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科普手册  
  ·龙江科普
  ·科普法规
  ·科普公告
  ·科普场馆
 
    龙江科普
   
首页 > 大众科技 > 科普手册 > 龙江科普    
 

奔文化小康要加快基础建设

东北网齐齐哈尔59日电奔文化小康要加快基础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一

  说到农村文化特点,曾有专家坦言:“底子薄,底蕴厚。”农村文化投入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但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东北乡村的共性特征。那么,齐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究竟如何?

  2003年以来,齐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文明村”、“迎绿博、净家园暨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等系列活动,全市各行各业为农村基础设施及文化建设投入了600万元。2005年,全市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农村新建公共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完善了400多个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日新月异,呈现出三大特色。

  文化市场更加活跃。在200412月到200510月间,全市通过“三下乡”活动,送6万册图书下乡,送戏下乡120场,送电影下乡900场;320名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举办1万场次科技培训班,有80多万农民参加了培训。民间职业剧团发展蓬勃,全市近百支民营表演团体活跃于乡间田野,每年演出近千场次。

  文化阵地宽敞明亮。或新建宽敞明亮的活动室,或把废弃的教室改成村民俱乐部,成为农村文化宣传阵地。这是齐市近年来较受农民欢迎的成功做法。在全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中,齐市在3个贫困县中分期分批建设了10个乡镇文化站,每个文化站房屋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20%以上,有6个文化站图书数量在5000册以上,增加了室内外活动场所。

  自办文化逐渐兴起。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愈来愈重视文化建设,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外文化交流也较为频繁。如今的农村文化在质和量上都是改革开放前无法比拟的。泰来县和平镇目前已组建和形成了声乐、器乐、曲艺、摄影、绘画、秧歌等8个文化艺术群体,两年一届的“和平之声”音乐会、全民体育运动大会和每年一届的“金色田野”演唱会已在全县小有名气。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基层文化工作者频频提到“空壳文化站”、“人才断层”、“内容陈旧”等字眼,他们认为,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齐市农村文化工作会后劲不足。

  投入不足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调查显示,2004年,齐市9()财政对县级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仅为1260多万元(主要是人头费);对乡镇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仅有53.3万元,占财政投入的4%;近20年来,对村级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几乎为零。村级文化建设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具体人员抓,有活动室或室外活动场所,有图书室,有一定数量活动设备和器材,每年都能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活动,这类村共有224个,占18%;第二类:没有具体人抓,没有专门活动室或虽有房舍却未修缮利用,有少量图书和活动器材,有时重大节日能组织开展一些活动,这类村共有480个,占38%;第三类:没有人抓,无室内外活动场所,无活动器材,有少量图书也未发挥作用,几乎无活动,这类村共有553个,占44%。而且现有乡镇、村图书室的书籍也多为社会捐赠,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群众对实用科技知识的需求。

  人才问题也是所有农村文化工作者共同忧虑的问题。当前,农村的主要文化活动是地方戏剧,但喜爱戏剧者及表演者大都是中老年人,许多民间民俗文化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许多民俗口头文艺和表演绝技正在消失。“就是培养了人才恐怕也留不住。如今,大多数有学识的乡镇青年更愿意到城市发展,而有才华的城市青年又不愿意到农村开展工作。”一位老基层文化工作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桎梏。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农民文化生活的贫富不均。经济发达的农村,文化设施较好,而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农民一年也看不上一场电影一场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虽年年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但总是鞭长莫及,难以惠泽八方。部分农村文化设施陈旧不堪,有的乡镇文化站的设备还是一个书架,两个报夹,三副扑克,始终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农民看不到新报纸、新杂志,文化活动方式单调,内容贫乏。

  进入新世纪,农民渴望过全面的小康生活,其中,文化小康是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奔文化小康就是要加快农村基础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得到精神满足、文化享受。

  针对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问题,全市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三个五”战略,即落实好五项工程、建设好五级阵地、抓好五支文化活动队伍。

  落实好五项工程,一是落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末,有线电视行政村通率达到95%以上,光缆行政村通率达50%以上,自然村通率达60%,全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以上。二是落实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中小学图书、电子阅览室设施资源,力争在1/3乡镇设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站。三是落实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继续做好管理和续建工作,真正使其成为先进文化传播中心、文体娱乐活动中心、适用技术教育中心。四是落实好电影放映工程。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农村电影片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农村科教影片的放映工作;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五是落实好万村书库工程。在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一人一册图书,千村万户受益”活动,充实村级图书室,使其发挥好阵地作用。

  建设好五级阵地,即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在3年—5年内标准化率达到100%,具备综合性功能,数字化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和完善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保证文化站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建立和完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恢复和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保证有设施设备、有专人管理,坚持常年开展图书阅览、文化娱乐、科普宣传、普法教育等活动;建立和完善自然屯文化活动网络体系,以文化活动户为依托创建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群体,使之成为直接连接农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形成最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培养一批文化活动大户,保证每个村()至少建3个文化活动户。

  抓好五支文化活动队伍建设,即电影放映队伍、农民文化活动队伍、民间演出团体、民间艺术人才、文化中介组织队伍。引导、支持、调动社会力量办文化,积极为文化事业发展吸纳资金;鼓励扶持农民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自办民间剧团,允许其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