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科普手册  
  ·龙江科普
  ·科普法规
  ·科普公告
  ·科普场馆
 
    龙江科普
   
首页 > 大众科技 > 科普手册 > 龙江科普    
 

"东农"科技让数百万农民受益

http://heilongjiang.northeast.cn   2007-08-12 06:45:22

【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东北网812我国第一条养猪生产线、第一个肉脂型猪新品种“哈白猪”、第一个瘦肉型猪种“三江白猪”、第一个大豆杂交品种“东农4号”;第一个生物工博士点、第一位生物工博士;世界首例试管猴和克隆猴的主要完成者孟励,体细胞克隆牛的完成者周琪;“速溶奶粉”和“乳酸菌素”……这一个个硕果都源于东北农业大学突出的“北方现代农业”、“北方寒地农业”特色的科研方向和“立足龙江、面向‘三农’、发挥优势、积极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

  “七五”期间通过良种推广,为我省地方创造经济效益26亿元。“八五”期间,每年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10亿元;“九五”期间,每年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20亿元;“十五”期间,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从1948年创建学校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共培养农业人才近8万人,其农业科技成果让上百万农民受益。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刘世常说,一所大学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学不容易,但一个学科领域成为国际知名就容易得多。东北农业大学的崛起战略是“整体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巅峰。”

  东北农业大学创建于1948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学府,始称东北农学院。学校创建初期,养猪生产线、大豆新品种、遥控拖拉机等科研成果就闻名全国,其中养猪生产线更是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国第一条养猪生产线”。

  如今,学校的科学研究突出“北方现代农业”和“北方寒地农业”两大特色,农业收获机械、寒地作物育种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蒋亦元院士发明的稻麦割前摘脱收获机、佟明耀教授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等在各自领域均实现了重大突破。一颗颗在东农诞生的金种子更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王金陵教授育成的大豆“东农4号”,成为我国大豆杂交育种史上的里程碑。崔成焕教授培育的水稻“东农416”、“东农419”为农民增收数亿元。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畜牧兽医系畜产品加工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食品科学本科专业的院系,我国食品科学界三大权威之一、著名乳业专家骆承庠教授是它的创始人。

  1986年至今,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受到国内乳业界的热烈欢迎。我国排名前十位的乳品集团中,有8家的技术总监或副总以上要职是由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毕业生担任。其中有光明食品集团生产总监郭本恒,娃哈哈集团科技研究开发部主任孟岳成,三元乳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历俊,三鹿集团研究中心主任?穴技术总监?雪生庆海,新希望乳业总经理张列兵等。除上述几家大型乳业外,其他中小型乳品企业也几乎都有东农毕业生在当厂长、工程师或技术员。所以有人说,中国乳业的竞争,其实是东农学子间的竞争。

  同时,在动物克隆领域,东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都占据重要位置。在国际上近些年成功完成的动物克隆技术中,三分之一以上是东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完成的,有些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国际大奖,形成了业内人士所说的“东北农业大学现象”。

  拜泉县原是贫困县,东北农业大学与其联手共建“‘两高一优’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工程后,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丰收,拜泉县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富锦市高家村原来是个十年九不收的“三靠村”?穴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雪。1989年,东北农业大学派出十几位专家到高家村蹲点,设立“三江平原水稻综合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助其脱贫。10年间,平均年龄61岁的专家组成员,人均驻点8个月,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村民落后的生产观念,传递着科学的致富方法。如今,高家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在2000年就达到了5000元。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和许多同命运的人一样都有下放农村劳动的经历。那异常艰苦的生活让我萌生了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念头,更坚定了以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农民兄弟摆脱贫困的决心。”在东北农业大学毕业时就参与了我省水稻“旱育稀植”和玉米“大双覆”科研攻关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魏湜感慨地说。几十年来,魏湜和他的同事们为了大地的丰收潜心钻研,仅“十五”期间就成功培育并推广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优质新品种20多个,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将‘农’字做大。”东北农业大学校长李庆章这样总结学校今后发展和追求的目标。“学校的重要发展空间仍在农业和农村。以农科为优势,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建设具有我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大学。同时,充分发挥学校生命、食品、畜牧、农学学科优势,大力加强科技攻关和现代应用技术研究,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与结构的战略调整,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