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科普手册  
  ·龙江科普
  ·科普法规
  ·科普公告
  ·科普场馆
 
    龙江科普
   
首页 > 大众科技 > 科普手册 > 龙江科普    
 

气象科技领跑现代农业

2010-06-12    中国气象报社

  2009年创纪录的夏秋连旱带给辽宁广大农民的阴影还未消散,今年入春以来的低温多雨又使当地大田作物播种和出苗明显推迟,给作物后期生长提出了严峻挑战。辽宁省气象部门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与当地农民始终并肩而行,迎接挑战,始终在寻求可依靠的科技力量,为农业生产趋利避害。
  观测站网合理布局广覆盖
  锦州地区玉米长势都很好,达到3叶以上,目前看都是一类苗,现在的重点是结合天气条件做好除草,查苗补苗。锦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站长史奎桥较早前告诉记者,作为全省土壤墒情监测点之一,做好墒情监测是试验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及时把每一次墒情分析、气象条件影响分析报告送到市农委和有关部门。
  据介绍,辽宁省气象局已在全省布设了58个墒情观测点,春季土壤湿度监测点加密到218个。全省还有地下水位观测点49个、自然物候观测点54个、大田生育状况调查及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点62个、土壤养分检测取样点61个、沙漠边缘进退观测点1个。
  基于各种基础观测数据,该局已开展了大田播种期预报、土壤墒情监测公报、农田土壤养分监测评价、干旱监测预报、第一场透雨预报及干旱、沙尘暴、霜冻、寒潮等气象灾害预警等数十种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业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科学研究。
  当前,辽宁处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张立祥说,我们将根据这一情况,调整现有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布局以及观测重点,增加观测内容,提升农业气象观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按照规划,辽宁省气象局将进一步完善土壤水分观测网、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观测网,重点在粮食主产区及后备产区、优势作物产业带,选择作物观测地段安装固定式土壤水分自动观测仪,实现作物地段土壤水分的实时动态监测;建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气象观测基地,增强特色农业产区、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地区、重点水产养殖区的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
  作为全省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宗作物和经济林果、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等农业气象服务的试验基础和业务示范点,省气象局今年将进一步完善锦州、营口和朝阳农业气象试验站以及盘锦湿地生态站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连农业气象试验站,提升农业气象试验研究能力。
  点对点服务促设施农业增收
  去年冬天特别冷,雨水也多。但每次雨雪和降温天气我们都能提前从气象局得到消息,提前做好防御准备,紫苏叶产量没受太大影响。基地建成4年来,没有受过一次冻害。沈阳市博海蔬菜种植基地副经理王世章十分得意地告诉记者。
  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的博海蔬菜种植基地 2007年建成,有蔬菜大棚近 300栋,主要生产紫苏叶系列产品,每亩效益可达4万至6万元。该基地成立后,苏家屯区气象局便与他们建立了联系,提供了点对点服务。 2008年,苏家屯区气象局为基地安装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显示屏; 20095月,为基地统计分析了该地区1980年以来的全部气候资料,使基地紫苏叶项目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和博海蔬菜种植基地同样受益的,还有苏家屯区王纲乡拉他泡村的蔬菜大棚种植户。2009年年初的一次出险证明,让种植户苏宏伟与气象局打起交道,尝到了甜头,从此,他经常打电话到区气象局咨询天气情况。大风、降温、低温寡照等都可能影响棚菜的长势,大棚放风也离不开气象。早晨,区气象局的老师打电话来,说今天阴天,我就没给棚菜浇水。苏宏伟说,阴天时水分散不掉,再浇水,湿气大了菜容易生病起斑,损失就大了。
  对于朝阳市喀左县的9万户蔬菜大棚种植户来说,今年真是个好年头。由喀左县政府投资,今年直接免费得到大棚气象预报信息的棚户可达1万户,这意味着,全县18.2万亩蔬菜大棚可以有超过2.5万亩直接受到气象信息的保护。我们从2006年开始发布大棚天气预报,这也是专门针对大棚研发的农用天气预报。该县气象局局长、辽宁省首位县级气象部门研究员孙立德表示,“2000年以来,我们就尝试开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防灾减灾及气象调控技术研究,更好地服务农民,目前我们也正努力向全市农户推广这项服务。棚户根据大棚气象预报及预警信息,极大地减轻了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20032009年的经济效益达4.9亿元。 “‘大棚气象预报发到手机上,什么时间看都可以,不受限制,不耽误活儿,真是方便。该县公营子镇土城子村棚户廉清秀说。
  结合辽宁省2010年发展800万亩设施农业, 750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 329个省级海水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400个省级淡水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710个淡水示范单元的目标,辽宁省气象局从今年开始,在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综合区划的同时,还将开展面向单一作物、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专项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到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村镇覆盖率力争达到85%
  研究气候变化问题保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辽宁西北部地区已出现明显的干旱化趋势,大旱年频率增多,1997年、1999年、2006年、20072009年辽西北的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
  近年来,辽宁省气象局选择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最频繁的干旱、低温气象灾害为突破口,在锦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了玉米农田生态试验场,布设了大型土壤水分蒸渗仪、土壤水分胁迫控制系统、涡度相关系统、农田边界层梯度气象要素观测系统、可变式作物冠层观测系统、深层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系统、自动气象站等设施,连续3年开展了玉米干旱胁迫科学试验,并增加了3个播期的出苗和苗期田间观测试验。初步确定了玉米苗期培育壮苗的土壤含水量保证条件,开展了干旱对玉米主要发育期的影响评价,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2009年,由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牵头,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共同开展了东北粮食生产格局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东北是未来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但同时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的地区。气候变暖加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农业成本和农业投资。沈阳大气所副所长张玉书告诉记者,做这项研究是为了客观评价东北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气候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利用情况,研究解决拓展种植区、更合理配置品种保障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确保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辽宁省气象局结合到2020年全省新增4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已启动了农业气象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全省36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市),建立功能全面、设计先进的粮食安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增强农业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粮食生产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