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科普手册  
  ·龙江科普
  ·科普法规
  ·科普公告
  ·科普场馆
 
    龙江科普
   
首页 > 大众科技 > 科普手册 > 龙江科普    
 

黑龙江多举措防灾害促早熟确保粮食丰收到户

2011-09-09    新华网

  近日在黑龙江省肇东市、绥化市北林区等粮食主产区走访时了解到,目前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长势较好,已接近收获期。若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黑龙江省粮食总产有望再创新高,实现“八连增”。但距离秋收还有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能发生稻瘟病、早霜等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为此,黑龙江省多举措推进防灾减灾工作,防早霜、促早熟,强化作物生长后期田间管理,确保粮食丰收到户。

  --玉米、水稻长势好于历年同期 丰收在望

  肇东市是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去年粮食总产超过53亿斤。8月末,记者在肇东市五站镇、五里明镇等地看到,玉米株高多在两米以上,长势喜人,玉米穗非常饱满。五站镇农民韩晓艳说,尽管春耕之后的低温冷害天气影响了玉米生长,但后期光照足、雨水勤,今年的大苞米长得格外壮实。

  在五里明镇规模化经营的七万亩高标准示范农田中,五里明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张长文说,2008年国家专家组到这片地中测产,亩产达到2000斤,成为“吨粮田”。目前的玉米长势是近年来少有的,亩保苗在45005000株。如果一个月内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这些玉米的亩产量将继续稳定在2000斤左右,甚至可能更高。

  在双城市、绥化市北林区等粮食主产区,大部分水稻都已1多高,颜色也大都转变成成熟的金黄。“今年又是个好年景儿,丰收不是问题”,当地一些农民说。

  820,黑龙江省玉米和水稻就进已入灌浆期。全省各种秋粮作物生育进程正常,长势明显好于历年同期。据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小麦收获基本结束,虽然麦穗粒数及每千粒重量和去年差不多,但亩收获穗数比上年增加165%,小麦亩增产15%-20%。

  据了解,今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0650万亩,比上年增加3275万亩。如果秋收前这段时间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有望突破1100亿斤,实现“八连增”。

  --自然灾害和田间管理影响粮食产量和成熟度

  丰收在望,但一些基层干部仍然认为,距离秋收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农作物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生长,如果应对不好可能影响最终的粮食产量,降低农民卖粮收入。

  双鸭山市农委副主任董玉慧说,今年双鸭山市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虫害不但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影响粮食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站长陈继光介绍,水稻生长后期容易出现的穗颈瘟、谷粒瘟等稻瘟病,极易导致水稻穗颈折断、稻谷变黑,眼看到手的丰收就可能没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可以对稻瘟病进行治疗,需要根据稻瘟病的发病条件,注意光照、湿度等标准,提前预报和预防。

  黑龙江省纬度较高,是早霜多发地。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双鸭山市霜冻略早,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应注意防范。98,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气温下降七八摄氏度,发生早霜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须全力防治。

  除了稻瘟病、早霜等自然灾害影响最终粮食产量外,农作物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产量和成熟度。但地方干部和农民容易被一派丰收景象影响,忽视作物后期的田间管理,影响粮食产能的挖掘。

  农作物生长后期,有些地区的杂草已经超过了玉米、大豆等作物株高,与作物争光热和水肥能量,影响作物生长。临近收获前的水稻灌溉时间和水层深度也都直接影响着粮食的成熟度。

  --多举措强化田间管理 防灾减灾促早熟

  针对可能发生的稻瘟病和早霜等自然灾害,以及农民容易忽视后期田间管理的问题,黑龙江省农委以强管理、防灾害、促早熟、夺丰收为重点,强化田间管理、防御灾害和指导服务等各项重点措施落实。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以及一些地方农业系统干部建议,秋收前应做到粮食不到手、管理不放松,确保全省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

  第一,加强各类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好蝗虫、水稻枝梗瘟、谷粒瘟等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大打“虫口”夺粮攻坚战,确保病虫灾害“小发生不扩散、大发生不成灾”。

  第二,密切注意作物长势情况,着重做好低洼地块和贪青晚熟地块的早霜防范。指导农民适时喷施矮壮素、高浓度硫酸二氢钾等叶面制剂,增强作物抗逆、抗寒能力,防止早霜危害,确保农作物安全成熟。

  同时,及时进行人工防霜。组织农民和技术人员在晚熟作物地块设置防霜可燃物,每20一堆,适时点燃,改变局部环境温度,确保作物不受霜冻危害,安全成熟。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给棚室覆盖保温防寒设备,保证棚室生产安全。

  第三,采取玉米站杆扒皮晾晒等促早熟措施。针对作物长势不均衡的情况,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落实促壮促熟等技术措施,加快玉米、水稻生育进程。把玉米叶全部扒开,不折断穗柄,进行站杆扒皮晾晒。玉米站杆扒皮晾晒可加速玉米脱水,提高玉米等级,促进早熟。一般可使玉米提早成熟56天,含水量降低14%-18%。

  合理使用化控剂。应用化控剂可起到保荚、防倒伏,加快籽粒脱水等作用,但要注意使用时间,如玉米脱水剂应在玉米成熟前10天使用。

  第四,水田适时灌溉,田间除草及时进行。在水田生产上,切实加强水层管理,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养根护叶抗倒伏,增施硫酸钾粒肥,保证水稻安全成熟,提高单产和品质。在水分管理上仍要坚持以浅灌为主,成熟后期实行间歇灌溉,即在3厘米水层落干后再补水至3厘米收获前710天要断水。

  对玉米、大豆田及时除草,既可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光、温、肥,也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增强根系活力,加速鼓粒、灌浆。对玉米还可采取掰掉丫子、小穗等措施,提质增产。

  第五,提前安排农业生产。根据作物生育进程和成熟度,科学合理安排收获时间和收获顺序。一旦发生早霜影响作物成熟度,应引导农民不要急于收获,适当延长作物生长时间,充分发挥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传送的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扩大玉米机收面积,加快收获进度,缩短收获期,为秋整地、秋建棚和秋季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开展创造条件。做到精收细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