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汤原县水稻产业占据半壁江山

来源://jiamusi.northeast.cn    发布时间:2007-01-10 11:14:50

  汤原县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悠久的历史传统,一手通过布局科学化、种植订单化、生产规范化,抓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建设,一手通过全力投入、全心扶持、全程服务,抓龙头企业建设,使全县水稻生产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良好效果,全面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百余年水稻种植历史的汤原县地处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接合部,境内自然河流20余条,肥沃的黑土、适宜的积温、充足而洁净的水源,给水稻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省内水稻的品质上素有“南五北汤”的美誉。本世纪以来,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40万亩以上,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水稻和稻草各20万吨。过去由于耕种粗放,龙头不强,没有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出现水稻产品“卖难”。大米只能沿街叫卖,稻草大部分用作烧火柴,稻壳、稻糠也只能成为鸡刨猪拱的垃圾。

“三化”建基地

  布局科学化。汤原把全县10个乡镇划为三片。西片3个乡镇的水田集中在有70年历史的汤旺河灌区。中片3个乡镇集中在投资3亿元新建的引汤灌区。东片也主要利用自然河流灌溉。在汤旺河、法斯河、阿凌达河、梧桐河这些自流灌溉区域内,人口稀疏,排污工厂很少,水源充足而洁净,水稻种植面积近30万亩,为绿色水稻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种植订单化。这个县在水稻收购过程中全面实行了“订单工程”。2003年,香兰米业公司在全省水稻保护价的基础上,每公斤加价45分钱签订了订购合同,当年稻农仅此一项增收400万元。2004年,重点推出了一次结算价、分期结算价、入股分利价等灵活的收购方式。2005年,对经营好、缺资金的稻农每公顷预付稻款2500元,形成了稻农与企业的新型合作关系。今年,订单已经全面落实。

  生产规范化。为了保证水稻品质稳中有升,这个县严格按照《绿色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稻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供肥,统一收购,统一品牌”。并通过示范论证、效益对比,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优质品种应用率达到100%。同时,每村设兼职技术员,检测土壤五项指标,监督生产过程,建立AA级水稻档案。这些措施从源头上保证了绿色水稻的品质。

“三全”建龙头

  全力投入。以稻草为原料的汤原纸业公司2000年的生产能力仅为1.5万吨,而且环保不达标,企业面临关停的危险。汤原县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5年累计投入1.6054亿元,新上扩建和环保项目10余个,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去年加工稻草7万吨,直接拉动农民增收1400万元,使每亩稻草和种植成本持平。2003年,利用香兰油厂闲置的厂房和浸油设备,引入了上市公司——杭州中谷公司和大连华旗公司,与香兰米业公司组建了设计加工能力3万吨的汤原县中谷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加工米糠1.1万吨,全部消化了本地稻糠,销售收入605万元。

  全力扶持。香兰镇两位农民在县、镇党委政府的直接扶持下,投资10万元,建设了稻壳炭棒厂,日加工稻壳10吨,所产炭棒供不应求。新发粮库已开发出稻壳发电项目,即将投入使用。

  全程服务。在各企业发展过程中,全县相关部门把管理寓于服务中。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金龙牌书写纸、复印纸,汤旺河牌大米成为享誉国内、远销国外的名牌。在宣传部门的努力下,企业的产品登上了中央和省内的主流强势媒体。在计划部门的组织下,各企业参加了“哈洽会”、“绿博会”“广交会”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际食品展销会。在交通、交警部门的协调下,涉稻车辆得到了“绿卡”,为企业运送原料通行无阻。环保、技术监督、税务等部门加大了指导力度,提前介入,妥善解决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汤原水稻生产产业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实现了农民、企业、政府“三赢”。农民收入迅速攀升。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3260元,比2000年翻一番。其中水稻一项农民就收入2亿元。企业效益快速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稻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实现税金、利润均占全县总数的二分之一左右。在佳木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强排行榜上,汤原纸业公司的销售收入、实现税金、利润分别列在12109位。香兰米业公司销售收入、实现税金分别列在1820位。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县GDP实现15.9亿元,全省排名从2000年的51位跃居40位以内。其中水稻一项就占到五分之二。财政一般性收入实现2847万元,在全省前移10位。其中涉稻收入达到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