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双鸭山二九一农场"撤站建区"建设新农村

来源:双鸭山市农委    发布日期:2007-05-30

  本网双鸭山市农委信息员郑红伟讯 “搬到管理区我们喝上自来水,看上有线电视了,我有好多年都没看到二九一农场新闻了!”去年,从撤并站搬到管理区的二九一农业分公司38站的员工付桂蓉说这番话时,满脸挂笑。

  水刷石面的门市房,住房院子里穴着一囤子豆种,前后房面积有60多平方米,这就是付桂蓉的新家。当时,她个人拿了一部分,分公司补贴了一些在管理区买下了这栋房子。

  付桂蓉喜滋滋地说:“今年我家准备种240亩大豆,120亩玉米。”

  像付桂蓉一样从作业站搬到管理区的30多户居民,高兴之余都没有忘了备耕生产。撤并的作业站职工群众能稳定生活、稳定生产,这正体现了二九一农场和分公司在新农村建设上脚踏实地、以民为本、真抓实干的工作理念。

  2006年,这个农场和分公司在新农村建设上结合国家泥草房拆迁政策,因地制宜实施撤站建区,并做到真撤、真拆。第四管理区38作业站生活环境差,泥草房偏多,交通不便,每年的粮食外运成为农户头痛的事情,农场决定将38站与相邻的27作业站合并。为减少拆迁给农户带来的损失,不让拆迁百姓吃亏,农场和分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拿出60万元进行撤站建区补贴,使内部补贴与国家泥草房补贴“双补”一齐到位。

  稳定民心,农场下派6人的工作组逐家逐户走访了现场办公,以稳定促进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去年国庆节,38站的职工群众一边放鞭炮搬新家,一边开镰收割水稻,拆迁与生产两不误。原38作业站的53户居民,按种植户和养殖户分别安排到管理区的营区和养殖小区居住。拆迁房屋2146平方米,复耕面积260亩。拆迁工作以职工群众欢欣满意划上圆满的句号。

  “新农村建设,说到底就是给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们干一件事,就要干好一件事,干成一件事。”分公司总经理吕开庆和农场党委书记金哲阐明他们的观点。

  把每一件事办好、办成。农场和分公司按照规划一年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他们将筹措资金1603万元,加大通乡公路、小城镇建设、住房、生态环境、安全饮水、管理区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泥草房拆迁等各项的投入和管理力度,达到“十化”和“五统一”的标准。

  为把目标落到实处,他们在具体操作工作中,抓两头,带中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今年,农场将分布在四个管理区的1388平方米的剩余泥草房全部拆除,提前一年完成泥草房拆迁任务。同时预计投资1312万元,使四个管理区公路达到网络化,达到区区通,彻底解决农户运粮难的问题。

  让作业站搬到管理区的职工群众吃上自来水、住上砖瓦房、出门走水泥路、健身有场所、晚间有路灯,过上现代小城镇生活,第二管理区和第四管理区分别是省级和总局级新农村达标示范点。为解决管理区人畜安全饮水,分公司将投入50万元改造自来水,投入14万元建路灯亮化工程,投入30万元建文化娱乐广场10000平方米

  农场和分公司在公益设施的绿化、净化、美化上还预计投入174万元,在场部、营区、作业站植绿化树10000棵,绿篱10000延长米,修建公厕8座,修建街道桥涵24处,购置运垃圾车3台。沿主干公路建四条观光农业带,分别是种子试验和良种示范带、旱田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带、旱田节水灌溉示范带、高产水稻示范带。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成果,今年农场结合“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制定了环境建设管理条例和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提高职工群众的卫生、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