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克东县农委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再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来源:克东县农委     发布时间:2007-10-30

  本网讯(李景斌)  党的十七大闭幕后,克东县农委党委立即召开了基层支部书记和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对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特别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理清了克东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

  党委书记、主任胡树华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新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胡树华强调: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是农委党委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农委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学习计划,采取举办学习班进行集中辅导、召开专题研讨会、支部组织安排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得力的工作措施,推进克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总结工作还是分析形势时,都对“三农”工作予以强调;特别是在部署工作时,更是做了集中的阐述。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贯彻落实好这个精神,克东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克东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和目标是:

  1、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农业产业化道路,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以建设畜牧主导型农业为指导,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集团,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搞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对接,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十一五”期末,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种养农户2.4万户,牵动基地面积5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现在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2个,真正形成产业链带动力较强的是飞鹤乳业。随着省、市、县优惠政策的出台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加大,龙头企业会更加强大,基地农户会逐年增多,效益会更好。

  ——抓好农业标准化、无害化和规模化工作。应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和无害化,组织农民规范操作规程,提高技术标准。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化饲养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十一五”期末,全县种植业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标准化无害化,以飞鹤万头养殖场为龙头,养殖业标准化饲养水平大幅度提高,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70%以上。

  ——提高农产品优质化和发展外向型农业。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认证数量、开发总量和加工规模。“十一五”期末,全县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22个、生产总量10万吨。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67%和1倍。粮食产品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和优质化,畜产品优质化率达到85%以上。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推广新型能源。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治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资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加快发展以奶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主导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是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调整种植结构和奶牛生产是我县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十一五”期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工转化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化饲养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推进奶牛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

  3、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现代农业环境。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抓好病险水库消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切实抓好小型灌区、雨水蓄积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在国家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全县力争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加强农机化建设。加快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农机大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5万千瓦,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到7个,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89.2%和7倍;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全面提升地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科学施用化肥。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5万亩。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政府、农民两个方面作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形成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建设通村公路400公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设,优先解决高氟、污染等区域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末自来水普及率达85%。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户用沼气、秸秆气化等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十一五”期末,全县0.5万农户普及清洁能源。

  4、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同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鼓励支持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能力和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从培训、登记、财会制度、财政、税收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扶持农民按照自愿参加、共同经营、民主管理和收益返还的原则,自主发展生产合作、营销合作、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用于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新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市场促销、灾害补助等;金融部门应制定针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倾斜性贷款政策;同时应明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工商登记、税收优惠等政策。政府应该落实对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支持和保护,可以为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提供相应的启动资金,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信息等公共服务。应建立完善的农民合作组织章程,并通过组织内部科学的治理结构使这些章程真正得以贯彻。应对农民进行合作教育和培训,改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

  克东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七个关系”、做到“七个坚持”:

  一是处理好重点工作与总体要求的关系,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句话20字总体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要求。在工作中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把握,整体推进;又要突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首要任务。只有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实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有些新农村建设起步早、搞得好的村屯,都是经济发展快、农民收入高的村。集体经济好,农民腰包鼓,各项事业办得就会红红火火。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工作谋划中,一定要突出发展农村经济;投入资金要向发展经济倾斜;其他各项资源要素也要重点向经济发展上优化配置。

  二是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城镇化可以吸收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搞城镇化,必须是推进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最终是要形成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反过来看,农村的发展对城镇化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既体现在劳动力的支持上,更体现在消费上。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将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

  三是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当前建设的关系,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分步组织实施。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长远目标是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科学把握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目标,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四是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创新的关系,坚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把硬件搞上去,新农村建设才会使农民尽快享受成果,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要避免把新农村建设单纯看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偏见,不仅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要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要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要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重诚信、讲礼仪的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是适应发展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大力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培养龙头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适应农村加快分工分业要求,加强外出务工农民就业岗位技能培训。通过新型农民的培养,造就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五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坚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改变市场化进程中农业弱质、农民弱势和农村落后的状况,改变长期以来经济建设、公共财政投入偏重城市的倾向。而以效率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地把资源有效配制到农村建设这个薄弱环节。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发展。政府主要是提供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这些公共产品政府投入是主体。但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因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就对农民包办代替;也不能片面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就无所作为。要十分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充分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规划和建设方案的制定中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潜能,使农民意识到自己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六是处理好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坚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是重要保障,农村基层干部是宝贵力量;而尊重农民、依靠农民、造福农民,是基本出发点和基本工作方法。要坚持以“先锋工程”为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检验“先锋工程”活动成效。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要组织和引导好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投工投劳,完善农民群众运用“一事一议”从事公益事业的建设管理机制,调动农民依靠辛勤劳动创造自己家园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要公开透明,建设资金投向和物资运用都要让农民知情,接受群众监督。

  七是处理好加强指导与鼓励大胆探索的关系,坚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长期战略,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建立好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加快农村发展,又要克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积极鼓励乡镇、村和农民发挥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预见性,大胆探索新办法、新经验。要搞好分类指导。要特别注意从实际出发、不搞统一标准,也不能要求达标升级。要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政策,真正把政策交给基层和群众。要培育典型,积累经验,带动面上工作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