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克东县大力发展围城劳务经济

2009-03-11    克东县劳转办

  本网讯(张明山)克东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大力发展围城劳务经济,城郊农民农闲到县城务工。有收废品的,有蹬三轮的,有干零活的,还有扒炕抹墙搞卫生的……。一年下来,收入相当可观。

  光明村收破烂一年净赚300

  克东县克东镇光明村离县城不到五里地。近几年,这个只有1223名劳动力的小村,农民收破烂出了名。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近3000元,光收破烂一项人均收入就有1250元之多,占到了41.7%

  光明村收购废品是从王继成开始的,三年前26岁的王继成,高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和父母共同经营承包田。村里人多地少,家中五口人只承包了27.5亩土地。他们家和绝大多数农户一样,种植单一。三年过去了,家中没攒下钱,仅够年吃年用,闹个白玩。

  为了增加收入,王继成就和父亲商量种两亩菜田,进城出售,到年底一算账,是增收了,一亩菜田的收入近千元。精明的他在城里卖菜时,看到四十多岁以上的中年人走巷串户收废品,就是埋汰一些。一问人家,才知道一天能挣三四十元,有时还能挣一百来元呢。为了生活富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在苦在累他也要试一试。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说了,双亲很高兴,同意他去收废品。

  头一年,王继成就收入了一万多元,相当3.4晌地的收入。于是,他一发不可收,眼睛盯上了收废品这一行。20035月的一天,他去北安办事,听说黑河市正在城市改造,有很多老式楼废弃拆迁。他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就在内地约了几个亲属去了黑河市。干了几个月,每人挣了六七千元回家过春节。第二年,他们没出正月就奔黑河了。开始是小打小闹,后来下乡,去农场、矿山进行收购,时间长了结识了几个朋友,和收购点的人员也混熟了,他们建议王继成也办个收购点。当时他一人经济不宽裕,就合内弟合伙申办了一个废品收购点。开业时,资金积压,资金就周转不开,影响买卖,需要资金额度也大,最后还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

  王继成收破烂致富启发了光明村的农民收废品。目前,在黑河有90多人,在北安有60多人,在大连有80多人,在克东县城每4个收废品的就有一个是光明村人。

  克东有群“硬汉子”农民工

  当已过不惑之年、身体略显消瘦的老王一口气把两个煤气罐扛到五楼,用户向他表答谢意,他却信心十足地说;“再来两三个也没有问题。”其实,在克东县城里像王师傅这样凭力气吃饭的农民工要有300多,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硬汉子”。

  克东县城郊有许多农民种完地后没事干。其中大部分人,依靠蹬三轮车、搬家、当装卸工、扛煤气罐等体力劳动来生存。他们每天重复简单的体力劳动,就是想让家里日子过得更宽裕些。他们个个都是能吃苦的人,他们有共同的念头;怕苦怕累的人绝对成不了“硬汉子”,而且必须勤奋,偷不得半点懒,都脚踏实地面对生活。

  身强力壮的王万军说,扛东西上楼,必须有吃苦的劲儿,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一开始谁都背不动。几年来,就是靠给居民搬家来维持生活。每天都干活,至今扛东西踩过多少节楼梯,自己也数不清楚了。有时干了一天的活非常累,回家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在这些“硬汉子”中,裴福可谓是一名“将领”,他干活地道,人也仗仪,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和他一起干活。他也经常想到大家,每次挣到钱,他总是给那些家庭环境不好的哥们多分点。而很多雇主也都知道他的人品,所以找他帮忙的人也特别多。

  这些硬汉子最不喜欢夏天,顶着烈日在酷暑里干活,几乎是天天都泡在汗水里,干起活来,汗流浃背,有时双手腾不出来擦汗,眼睛被汗水浸得都睁不开,粗壮的大手早已经是厚厚的一层茧子。再苦再累,这群硬汉子也能顶的住,可是有时看到雇者异样的眼光,却让他们难受。在开始的时候,觉得这工作不体面,心里别扭。但令人敬佩的是,他们很快就去掉了自卑心理,而且还活得有声有色。对他们来说,脚踏实地干活比什么都重要。每天50多块钱收入使生活着实宽余了许多。

  克东县出现新型农民打工族

  韩春宝,宝泉镇农民。去年他把家搬到街里,他在企业长年打工,月收入800-1000元,爱人给人家卖货,月工资500元。一个小女孩在克东三小上学,全家年收入一万五六,农村20亩地还能剩五六千,一年两万多块钱的进项,加上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小韩乐不可支。

  近年来,克东县出现新型农民打工族。他们把家搬到街里,让孩子到城里学校念书,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在城里打工。他们中间有经商的,有在企业打工的,还有干零活的┄┄。

  李先华一家来县城比较早,种地之余开个小食杂店维持生意,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用他老伴的话说,要是还在屯子里光种那一亩三分地,不用说孩子上不了大学,就是能上,也供不起。

  最知足的还是小老张,一家人几年前搬到城里,种完地后当泥瓦匠,现在一天50多块钱,老伴在家搞手工编织,不但给俩儿子都说上了媳妇,自己还买了两间铁皮盖的大砖房,每天晚上他都用小车推着小宝贝孙子,乐呵呵地直唱着小曲。

  用克东县广角集团董事长李爱成的话说,他最喜欢用这样的农民工了,他们无忧无虑,干起活来勤劳、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