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虎林市创新模式 增抢积温全面提升粮食产能

2010-05-20    虎林市人民政府

  虎林市位于完达山南麓、三江平原西南部。地处东经132°11—133°56′,北纬45°36′46°56′。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3.1℃,有效生长积温2280—2395℃,年均降水量580mm。平原区无霜期130-149天,北部地区无霜期110-116天。跨二、三、四积温带,适合一年一熟作物生长,但经常发生水、旱、低温、早霜冻、雨涝等灾害。春季的低温还经常伴随春涝发生,造成播种期延迟,种子发芽出土日期拖后,幼苗出土后脆弱,影响粮食减产。近年来,虎林市围绕粮食产能工程,创新栽培模式,重点实施了以推广适宜熟期品种、大棚早育苗、早插秧为主要内容的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和效益,带动了中低产田改造和旱改水,使粮食产量大幅提升。2009年全市年产水稻12亿斤,占粮食总量的80%,优质率达到95%。预计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总产量13亿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市情,研究探索高产栽培技术
  虎林市地势低洼,十年九涝,特别是地处三积温区,气候条件成为提高粮食产能的瓶颈。为此,我们把抢积温、改进栽培措施,推行旱改水作为十一.规划期间,优化粮食结构,实现超高产的研究课题摆上重要位置,列入了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在省农委、鸡西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6年起我们以水稻研究所为依托,发挥场县科技共建院市科技共建两个平台作用,组织30多位农业专家成立项目专家组启动了水稻超高产与栽培技术研究。几年来,我们先后尝试了水稻两段式育苗、大钵体育苗等技术模式,虽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受投入高、费工时、农机不配套等因素制约,出现高产不高效、增产不增收问题,农民发展积极性不高。为探索新的技术模式,我们及时组织召开了专家组学术研讨会,并借助开展场县共建活动年的有利契机,组织专家到农垦总局各大农场参观水稻生产,深入基层农户和田间地头,加大技术研究和数据采集力度,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基础上,最终提出了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试验示范成功。目前,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5万亩。2008年,经农业部、省推广总站实地测产,水稻隔寒增温栽培技术核心试验区,亩产达到1520斤,万亩辐射区平均亩产达到了1360斤。采用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投入少,比较效益高。一栋面积180平方米的大棚,可提供插秧30亩,亩均投入仅为70元,按亩增产水稻300斤计算纯增收230多元。简便易行的实用技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调动了农民发展水稻生产的积极性。通过这项技术的实施,带动了虎林市中低产田改造,使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水田面积由2006年的81.3万亩,迅速扩大到125万亩。
  二、立足抢农时,加快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为加快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栽培新技术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我们充分挖掘技术增产增收潜力,着力把好五关。一是严把科技培训关。印发了《虎林市水稻隔寒增温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虎林市绿色食品水稻隔寒增温超高产栽培模式图》,下发到农户手中,并突出床下建隔层、床上三层膜、夺积温、抢农时,早清雪、早扣棚,选良种、精稀播等技术培训关键环节,印发了技术要点和栽培模式图,做到每个农民都有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由于技术标准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加快了新技术的普及。还通过集中办班、播放录像、发放科技资料、举办科普大集、组织专家入户等形式,加大了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乡村干部、种植专业户和农民合作社社员的培训力度,做到了专业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二是严把品种使用关。根据我市气候条件,按照隔寒增温技术推广要求,虎林市每年都制定下发《粮食作物品种应用推广意见》,明确提出水稻超高产育苗技术应用良种标准,按照叶片数要在12片至13片之间、积温在2400℃-2500℃之间要求,几年来全市主推了垦稻12、龙盾104和龙盾105等具有本地特色、群众认可的优质品种,实现了二积温区的品种,在三积温区种植并实现高产的历史性突破,水稻种植品种的优化,有效提高了稻米质量,出米率由原来的57%提高到72%。三是严把育苗方式关。我们把推广大棚床下建设隔寒增温层、床上三膜覆盖育苗作为水稻生产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在2008年大规模实施秋建棚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推广了隔寒增温育苗技术,为抢积温、育壮苗、超高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在今春低温多降水的特殊情况,我市43月开始水稻育苗,425全面结束育苗任务。推广水稻隔寒增温育秧新技术,大棚扣棚比往年能提前20天,一般常年325即可水稻育苗。四是严把栽培管理关。在建隔寒层、抢积温、育壮秧的基础上,配套推出了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在栽插行穴距上普遍采用了10×59×6技术标准,秧本田比例由1:70提高到1:120,节省秧苗3/4。此外,我们坚持春潮秋闹、春事秋作,大力实施水旱田秋翻秋整地,大面积推广了秋耙、秋整地、浅湿灌溉、渠道衬砌等节水技术,不仅节约了水田用水,还提高了本田积温,有利于水稻成熟。五是严把技术指导关。全市成立了专家指导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实施了技术承包制度和百名科技人员包村、包户、包示范区工程,做到了科技人员蹲点、科技培训、栽培模式、配方施肥、物化服务、企业参与合同订单五个到户,大幅度提高了技术到位率。

  三、立足于服务,强化高产栽培技术落实
  为保证全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为组长,农委、农机、水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起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落靠乡镇责任目标,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上下整体联动,形成了新技术推广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加大了示范引导力度。为推进隔寒增温技术的普及推广,2008年我们先后建设了虎头镇、宝东镇、杨岗镇、虎林镇、东诚镇等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秧大棚示范区12个和23个绿色水稻标准化基地,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使新技术迅速得到普及。针对去冬今春雪大、雨多、温度低的实际,市委、市政府抢前抓早,超前谋划,制订了战低温、抢农时、夺丰收的工作方案,提出了保粮调粮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要求对低洼地块实施旱改水,确保粮食安全。根据这一思路,虎林市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大力宣传推广水稻隔寒增温高产栽培技术,引导农民强化粮食生产,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旱改水。目前全市新增旱改水面积9万多亩,保证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二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绿色水稻隔寒增温超高产新技术补贴办法》,拿出专项资金,采取谁建设、补贴谁;谁达标、补贴谁的办法,对秋建棚的农户进行了现金补贴,充分调动稻农发展绿色水稻生产的积极性。近年来,市里拨付项目资金高达2000多万元,对农户实行扶持。同时,还加大对大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对小区的水井、电力、微喷、桥涵、边沟、作业道路、绿化美化等进行了全面建设,为技术推广提供了坚实物质保证。三是加大了考核推进力度。把水稻隔寒增温育苗高产技术推广和秋季育秧大棚建设纳入农业考核重要内容,实施了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乡镇全面实行了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制度,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乡镇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利的领导干部给予诫勉谈话限期改正,有效促动了领导干部真抓实干的积极性。三年来,全市新建设高质量高标水稻育苗大棚1万多个。其中隔寒增温育秧大棚达到了8400栋,隔寒增温育秧面积达到了25万亩,可增产水稻7500万斤,增加农民收入9000万元。
  虽然虎林市在抢积温、创高产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些先进县(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进一步树立常年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确保在2年内该项技术覆盖水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优质水稻总产再增加2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