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大众科技
 
      农业科技  
  ·行业新闻
  ·农业技术
  ·农业品种
  ·理论研究
  ·农业视频点播
 
    行业新闻
   
首页 > 大众科技 > 农业科技 > 行业新闻    
 

让“天下粮仓”富龙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丰收后如何增效

2012-01-10    东北网

  201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14.1亿斤,首次超过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一跃成为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粮食大丰收以后如何继续增产增效,提高农民收入,拉长粮食加工产业链,争取市场主动权,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富省的新跨越,成为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话题。

  粮食增效

  仍需打“增产牌”

  政协委员曲伟说,尽管我省的粮食总产已经是全国第一,但仍需要打粮食“增产牌”,以吸引国家对我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给予更大支持。因为我国缺粮的状态将长期存在。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为90%,还没有达到95%的安全线;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加工转化对其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粮食都不可能存在过剩问题。

  曲伟建议,我省粮食增产的潜力不应仅局限在省内,还应走出去,在国外再造一个黑龙江-——建设域外垦区。这在当今世界已有很多先例,而在我国,我省独具这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一方面,我省拥有大量有种植经验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省在气候、粮食结构上与俄罗斯相近,同时,我省已有一些市县走出去了,积累了很多经验。

  人大代表李凤山认为,要保持粮食稳产增产首先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投入才能大产出,引导他们加大对农家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同时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作用实现连片作业。还要发挥科技的增产作用,我省拥有全国领先的农业科技研究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如能把这些农业科技优势更好地运用到生产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就可提高单产,增加总量。他说,在我们村,农民地里有井的,玉米亩产能达到1800斤,而没有井的每亩只能产1200斤,差距很大。所以政府也要在资金投入上更多地向农业倾斜,加快建设农田水利设施,让农田都能够实现灌溉,就可以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在大旱之年仍可获得好收成。

  过腹增值

  争戴奶业大省畜牧大省“桂冠”

  政协委员孙文志表示,站在粮食生产实现全国双第一的台阶上,我们同时应该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新目标。综观世界农业强国和我国农业强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较高。以2009年的数字为例,我省畜牧产值和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721,远低于辽宁(1.281)、吉林(1.061)和内蒙古(0.991);我省畜牧产值在全国排在第10位左右,分别仅相当于河南、山东、四川等农业大省的一半左右,差距非常大。其中我省肉、蛋、奶的产量分别排在全国第17位、第9位和第2位,与我省粮食大省地位极不相称。鉴于畜牧业对种植业发展、农业增收的强力支撑拉动作用,我省具有支撑畜牧生产发展的全国最大粮食饲料基地、最佳玉米产业带区位和位居全国前列的草原面积等三大优势和巨大潜力,我省应紧紧把握粮食总量高居全国第一的战略机遇,促进过腹增值,加快发展畜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奶业大省、畜牧大省。

  人大代表许贵有从事奶牛养殖十多年了,对粮食的过腹增值深有感触。他说,粮食丰收了,农民卖粮腰包鼓了,但单纯卖粮赚得不多。如果转向投资养殖业,收入会更可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般4口之家有20亩耕地,如果生产玉米,年产3万斤左右,每斤卖0.85元可收入25500元;如贷款2万元买2~3头年产5.5吨的奶牛,三头牛产奶16.5吨,每公斤原料奶售价3元,共收入49500万元,除去3000元贷款利息,收入也大大高于卖粮。他们合作社从2003年的30多头牛“滚雪球”发展到目前的310头,每天产奶接近3吨,每年1200吨,净盈利170万元左右。许贵有从养殖中尝到了甜头,他盖了3栋牛舍,打算再养200头奶牛。20多位周边农民加入合作社,劳务入股分红,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上万元。

  加工增值

  打造世界一流粮食加工区

  “粮食加工应该成为我省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完全可以成为我省的立省产业。”曲伟对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工作的发展也颇为关注。他说,传统观点认为抓粮食生产、抓农业是为他人做嫁衣,但随着时代变迁、政策调整、加工水平提高和市场变化,抓农业种粮食的效益已经越来越可观,尤其是粮食加工,其效益空间和市场空间之大难以想象。

  李凤山认为我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粮食商品量、绿色有机农副产品两个全国第一的优势,粮食产量过千亿斤大台阶后,更多的应该考虑延长粮食深加工产业链,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如长富村有3000亩耕地种植有机谷子,农民入股,粮食加工企业拉动,采取统一供农家肥和种子、统一大型农机具整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一条龙”方式生产加工绿色有机小米,打出了品牌,农民收入也大大增加。今年计划种植5000亩谷子,种植1000亩有机杂粮投放市场。他建议建设一批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着重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促进食品工业生产向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孙文志说,目前我省粮食的加工度基本上是全国最低的,食品工业既不大也不强。我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只有几百亿元,而被我们超越了粮食总产量的河南省已经达到2500亿元以上,粮食产量低于我省的山东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已达到3000亿元以上。差距就是动力。我省应该在“十二五”期间,举全省之力加快打造食品工业强省,制定食品工业五年跃升规划,实施政策、投资、项目倾斜,力争把我省建设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粮食精深加工区,把粮食加工业做成立省产业,真正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良好态势,实现农业大省到农业富省的跨越。

  流通增值

  把握市场摆脱“丰收的烦恼”

  “作为全国粮食总产和粮食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我们不仅要把粮食生产抓在手上,更要把粮食市场抓在手上,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彻底摆脱‘丰收的烦恼’,让粮食真正成为种粮农民的致富之源,成为农业大省的立省之本。”孙文志如是说。

  在政协会的分组讨论中,孙文志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词:流通增值。他说,长期以来,困扰我省农业增效、农业增收的一大问题是“种强销弱”、“质优价不优”,究其根本是我们没把市场抓在手中,没把粮食和农产品的定价话语权抓在手中。这方面河南比我省做的好,他们借助郑州期货交易市场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销售增值、流通增值。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建设实体的各级批发大市场,打造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粮食贸易集散中心,更要立足现代流通业的特点,把流通各个环节的利润尽量多地留在省内。应考虑借鉴郑州期货、北京棉花、广西食糖交易市场的成功模式和做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交易方式和手段,依托我省的粮食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粮食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形成我省粮食的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