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忠”的现代释义

来源://heilongjiang.northeast.cn  发布时间:2007-05-21 14:20:38

  东北网521今天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发表题为《“忠”的现代释义》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忠”在中国是个古老的道德范畴。在古代社会里,把它作为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指臣对君、仆对主、下对上以及个人对群体、民族、国家尽心竭力,永不背离的思想行为。在古代封建社会由君主作为民族与国家的代表,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忠君”与“爱国”是联系在一起的。可见“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维持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孔子在《论语》中提出“臣事君以忠”,那些忠君主的官吏称为“忠臣”,那些背叛君主或干坏事的官吏称为“奸臣”。但古代君臣关系中带有“愚忠”的特征,所谓“君令臣死,臣知危以身而奉”带有明显的封建糟粕。因此,“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每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总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历史内容,也有特定的历史局限。但其内在的抽象的含义,作为一种文脉被传承下来。它是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流传下来的。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

  在现今老百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中,与“忠”字组成的词语比比皆是,而且都具有正面价值,具有真善美的理想诉求。如“忠厚”、“忠实”、“忠义”、“忠告”、“忠言”、“忠心耿耿”等,甚至许多中国人的名字也以取“忠”字为荣,反映了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

  历史已进入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们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忠”要加以创造性转化,剔除其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消极因素,赋予其时代改革创新精神,使其在调整个人与国家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关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在国家与社会这个层面上,我们要大力倡导“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林则徐曾写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反映了他忧国忧民,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也在告诉人们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近年来在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先进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

  第二,在社会组织这个层面,对于行业、企业、机关、学校、社区,要以“忠”的理念、心态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企业或单位要扮演好在社会中的角色,个人在企业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现在许多企业都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在个人层面上,在人与人互动交往中要有忠诚度,要讲诚信。在《论语》《学而篇》曾记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明古人对人办事是讲忠信的,这一点对我们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多一些诚信,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一定会提高,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我们2001年出台的婚姻法,对夫妻之间的“忠实”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舆论、法律上对婚姻中的不“忠”行为起到抑制作用。这对于夫妻关系与家庭的稳定是大有益处的。当然,我们在对“忠”做出具有现代意义的解释,我们也应对于那些出于忠心、公心,敢干直言、讲真话的人也要给予爱护,这也是一种忠诚。有人把它称为“第二种忠诚”,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对我们的事业是有益而无害的。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