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大学特色博物馆:藏在校园里的“金山”

http://harbin.dbw.cn   2009-05-17 08:54:31

  东北网哈尔滨517日讯

  我国高校博物馆目前有200多所,数量并不多,但在我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大多具有四五十年的发展历史,有的已近百年,拥有藏品少则数万件,多则十几万件,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品。

  在哈尔滨市内的各所大学校园内也拥有着数量相当的博物馆,由于这些高校博物馆长期幽居校园,被称为埋在校园里的“金山”,这些经过长期建设、积累的大批珍贵标本实物,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在518日第32个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一下大学博物馆。

  ▲博物馆大军中的特色部队

  大学博物馆除具有丰富多彩、极具保护和研究价值的藏品外,还具有专业人才集中、研究力量雄厚、地理环境优美等特色。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大学生生动的第二课堂,也为专业人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东北林业大学有“毛皮标本室”,哈尔滨工程大学有船舶博物馆,哈尔滨商业大学有货币金融博物馆……在黑龙江省各高校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特色的发扬,纷纷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博物馆,目前,博物馆已成为高校的一张新名片。

  ◇名片一

  东北林业大学毛皮标本室: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于2006年建成的东北林业大学毛皮标本室,现有国内外珍稀濒危动物150多种、1400多件毛皮标本,囊括了所有我国产的珍稀动物毛皮标本,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北极熊、长臂猿等罕见标本,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该校的毛皮标本室还成为了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名片二

  哈工大航天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

  在哈工大航天馆,你可以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实物与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导弹等实物等一百多件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实物,许多都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开端。“哈工大的航天馆是国内高校里最大的航天馆,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学、科研场地,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和相关科技培训、科学试验等工作的平台,是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馆。每名哈工大学子都会到航天馆参观学习。”在航天馆里担任解说员的李老师说。谈到航天馆的由来,李老师介绍,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的部分展品由各单位捐赠的模型、实物建设而成,文字内容参阅了大量的航天、国防科技文献资料。

  哈工大航天馆里藏着我国航天史上诸多第一。这些第一记录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立体传输型测绘卫星,我国第一种舰舰导弹———上游一号舰舰导弹的实物,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舰导弹———鹰击六号空舰导弹实物,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模型,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模型。

  ◇名片三

  商大货币博物馆:触摸货币感受历史

  全国第一家高校筹建的货币金融博物馆坐落在哈尔滨市商业大学图书馆内。这里汇集了6000多种中外钱币、票据、契据,展品包括上至春秋战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货币、票据、证券及金融史料。

  据了解,该馆始建于1996年,是当时全国高校中第一家专业性钱币展馆。10年来不断充实和完善,展品已由初建时的2000余件增加到现在的6000余件,展品分为中国历代金属货币、中国历代纸币和证券、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发行的货币和证券、黑龙江地方纸币和票证、人民货币和证券、货币金融史料、赠品及钱币研究成果等八个单元,丰富的馆藏文化让人叹为观止。这座闻名海内外的货币金融博物馆创始人是张新知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钱币研究所所长,他的“敛财”故事在学校被广为传颂。张教授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研究货币史20多年,是著名的货币收藏家。他介绍说,货币发展已经有几千年历史,其承载的内涵极其丰富,是一个折射社会、文化发展的“三棱镜”,把这些货币集中起来,可以向人们展示真切可感的“历史”,让观者加深对中外文化的了解。

  这个博物馆就是以他的多件收藏品为“原始积累”逐步建立起来的,汇聚了诸家珍品。为了收集这些古钱币,张教授煞费苦心,常年辗转于全国各地,奔走于大江南北。10年来,他建立了庞大的关系网络,现已与全国各地及海外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3000多位钱币专家和爱好者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具有权威性的钱币交流、鉴定、咨询、服务中心,并详细摸清和掌握了中国历史上各种货币的发行背景、文物价值以及分布、存量、市场交易价格的信息,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丰富馆藏,他将自己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了收藏事业中。

  ◇名片四

  哈尔滨工程大学:全国高校首家数字船舶博物馆

  每当课间休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不少学生就会聚集在教学楼的电脑触摸屏前,边浏览边热烈地讨论。原来,该校富有特色的数字船舶博物馆正在应用,学生们对这个虚拟的博物馆特别感兴趣,有时间就要到馆里“参观”、研究一番。

  只要进入该校校园网,就可点击进入数字船舶博物馆。该馆共设有“虚拟船舶”、“民船厅”、“军船厅”、“豪华名号”、“古船厅”、“船舶知识厅”等几大知识展厅,总“容纳”400多艘“船舶”。公元前3500多年的“伊利多舟体”、世界闻名的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俄罗斯莫斯科号航空母舰等世界名船的资料都在馆内“展览”。每艘船舶的图片下面都有细致的数据介绍和历史渊源,十分详尽地记载了该船的性能、结构和应用情况。此外,该馆还开辟了“中国十大名船”展厅,专门展览我国评出的十大名船。

  该馆最具特点的是利用电脑技术,浏览者可以在“虚拟船舶”展厅内随意拖动任意一艘三维动画的虚拟船舶模型,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船的结构与性能,使参观者对船舶有更为直观深入的认识。

  ◇名片五

  黑龙江大学博物馆:馆藏定级文物量省行业博物馆中位居第一

  目前,黑龙江大学博物馆已有各级各类文物2000件套,其中经省文物鉴定专家组认定的3级以上珍贵文物已达百余件,馆藏定级文物数量在黑龙江省行业博物馆中位居第一。

  2006年,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博物馆达成互相交流协议。20073月,该馆成功地在台湾举办了《黑龙江少数民族风情展》,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作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运动村的黑龙江大学捐出大冬会火炬、运动员服装、吉祥物等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珍贵纪念品274535件,所有捐赠物品将被黑龙江大学博物馆收藏,并适时展出。

  ▲培养志愿者讲解员是高校博物馆一大特色

  哈工大航天馆于200769日迁入新馆,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展馆。

  当记者走入航天馆时,3名航天学院的大三学生正在为参观者进行讲解。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据了解,该馆一共有10名解说员,在上岗之前都得接受培训,讲解员小李介绍:“当讲解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来航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比较多。”据悉,哈工大航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近3万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哈工大知名校友栾恩杰,哈工大兼职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而培养志愿者讲解员是黑龙江大学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他们承担大部分的讲解工作,并用英语、俄语、日语等多种语言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参观者服务,赢得国外友人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大学博物馆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

  高校博物馆是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中发展较快的一支新生力量。据统计,我国现有2000多所高校中,1997年建有博物馆57,2003年发展到100多座,现在已经有200多座。当前,公众对史政、文博知识的需求不断高涨,文物收藏热度不减,各种文化、科普节目广受欢迎,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人“抱书取暖”,重新回到了图书馆和博物馆。与公众的需求相对,许多鲜为人知的大学博物馆也有着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并逐渐成为市民节假日的新去处。

  ◇大学博物馆成旅游新去处

  黑龙江省高校的这些博物馆一般都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免费开放,学生们通过参观不仅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还提高了自身的修养。高校通过这样的特色博物馆,为社会了解校园打开了一条通道。

  黑龙江大学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上万人左右,而哈工大航天博物馆也定期为市民开放,哈尔滨工程大学数字博物馆也正在筹建面向市民的数字博物馆。哈尔滨商业大学货币金融博物馆馆长张老师说:“各高校博物馆收藏的无论是货币或是其他藏品,都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积累。学校也希望能将这个资源社会化,通过展示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增强市民的文化保护意识。”

  ◇大学博物馆还应增强服务意识

  博物馆“宝贝”再多,有人来看才能发挥价值,没人参观或者只限校园内很小一部分人参观的校园博物馆,不仅是文物资源的浪费,更是社会教育功能的缺失。而校园博物馆吸引国家投入或是民间捐赠的前提,就是能发挥出自身价值,让社会各界了解、认同高校博物馆。

  高校博物馆不应该只是文物陈列馆,更应该是知识集聚和传播的中心。拥有博物馆的各高校应该增强博物馆服务普通公众的意识,考虑通过鲜活的形式化解“冷知识”,让博物馆不仅可敬而且可亲。因此,高校博物馆必须增强服务公众的意识,想办法理顺各种关系,变高校自己的博物馆为“在高校的公众博物馆”,通过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交流,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认识博物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

  1946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

  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1974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775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日518日会议提出,将每年的当日518日作为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庆祝及文化活动,并都确立一个主题。自此以后,世界各地每逢518日,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庆祝这一特别的节日。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