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陈晓林:渴望诗意的栖居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00602 13:51:55

  既拥有古代田园牧歌里的纯净空气,又拥有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才是我们所渴望的诗意的栖居。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未知远远大于已知。

  也许正由于此,人类在相互征服的同时,总想征服大自然。然而,人类太过于自以为是,大自然难免会略略地生气,同人类开个玩笑。大自然自有它宏大的手笔,这种玩笑在不经意间往往惊天动地,让万方战栗。当人类认识到这种征服不可取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家园已然积重难返,满目疮痍。

  不是吗?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冰冻灾害……还有专家学者、首脑政要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变暖而忧心忡忡,频频聚首,绞尽脑汁,争论不休,然而,没有谁能够乾坤在握。

  20092010年的冬天格外地冷,也格外地长。地球的北部喊冷,地球的南端也遭遇罕见低温。清明已过,黑土地乍暖还寒,竟然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气象部门称,为五十年一遇。雪越落越多,气温持续走低,春播的农时一误再误。

  虽然北方人喜欢雪,不惧怕凛冽的寒冬,但也深切地渴望绿色,渴望和煦的春风。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这一名句曾被无数期盼春天的人引用过。海德格尔也曾把作诗的本质理解为人在大地上的栖居,作诗首先把人带上大地,使人归属于大地

  书看久了,我时常踱步窗前眺望,眼前,高楼眩目;远望,一片片水泥森林。马路上,拥堵不堪的小汽车发出阵阵刺耳的笛声。

  若干年前,我们还在为我们生活的城市的变化而兴奋不已,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像美国人一样拥有一辆属于自家的小汽车,这一切不正是国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吗?

  如今,中国的城市化呼喊着口号在前进。城市越造越大,甚至出现了城市圈、城市群,但生活在城里的人的生存空间却被压缩得愈来愈小,以至于连散步、纳凉都找不到去处。楼房越建越高,可树木和绿地愈来愈少,每一回拆迁,每一次扩建,除牺牲原住民利益,再就是拔树、毁绿。我们得到了房子,却失去了土地;我们得到了装点着奇花异草、亭台楼榭的虚假园林,却失去了本应以之为归属的自然天地,从而使我们的栖居失去了诗意。

  我家楼前的那条大街,正在修建立交桥,道路两旁原来就点缀式的几排稀稀拉拉的杨树、柳树,仅有的长着几棵小草的绿地,一夜之间一干二净。据说树木、绿草要回栽,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等立交桥建起来,本就逼仄的道路两旁哪还有绿草与树木的安身之地?

  我住的这个庭院,号称本市的园林式庭院”(有政府颁发的牌匾为证),也不过一小片绿地、寥寥几棵树、一排绿篱而已。

  我可以断言,在当下中国的任何一座大都市,树林都没有楼房多。逻辑很简单,因为植树植不出GDP,无关执政者的业绩。再者,老百姓渴望住新房、住大房,开发商疯狂地赚钱、赚大钱。

  再如此现代化城市化下去,绿色、树木只能化做文字和图片存在于书卷之中,只能到我们的回忆里去寻觅。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今室内室外盛行摆放假树、假花、假绿。在我看来,那些用塑料(往往有毒)制成的五颜六色的赝品,即使再逼真,连充数的滥竽也不如,只能是自欺欺人。进步一点的是摆放盆景花,一遇节庆,抛头露面的地方,装点得五彩缤纷,到头来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禁要问:这就是我们精心规划出来的城市?这就是我们极力追求的高尚生活?恶劣的天气增多,空气和水遭污染,食品安全令人担忧,鸟语花香的日子渐行渐远……这些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必需品,正在一天天变为LV般的奢侈品。

  失去的东西往往最宝贵,古训发人深思。一生主张护生的丰子恺先生曾题过一首画诗:家住夕阳江上村,一弯流水绕柴门,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读着先生的画与诗,我想起儿时住过的大院。

  院里有一大片果林。春天,白花花的梨花飘香;秋天,挂满枝头的香水梨绿里泛黄,轻轻一捏就会流出水来。道路两旁,高高的杨树、柳树、松树遮住了阳光。我家屋前,是一片菜地;屋后,有一簇簇樱桃树。清晨,鸟的歌唱将我唤醒;入夜,蛐蛐的叫声又伴我入眠。一到阴雨天,蚯蚓遍地爬,蚂蚁忙搬家。那时,小伙伴们经常聚在一起捉蚂蚁,抓蚯蚓,逮蝴蝶,玩得真开心。那个大院,是我生命历程的一种象征,一种纯粹岁月的记忆。那一棵一棵经年的果树,正像一位一位老人,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人世的变迁,带给我们太多乐趣,施与我们太多庇护。我始终愿意这样想象:每一棵树里,一定住着一颗静默而高贵的灵魂。

  几十年过去,再回到那大院,那些果树已全被砍伐,消失无踪迹。我坚信,那一颗颗静默而高贵的灵魂,一定是化做了夜空中明亮而闪烁的星光,让我们的内心不会绝望。

  我想责问,也在自责:城市已然容不下连野火都烧不尽的小草,砍掉生存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树木是否有些太过残忍!

  人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在赐予人类生命的同时,也赐予了与人相生相伴的万物。可怕的是,在人类无节制繁衍、无节制消费的同时,与人类相生相伴的物种却在迅速地减少。一个个动物、植物灭种或濒临灭种的警告不断见诸报端。我们生存的环境正一天天凸显出没有底气的荒芜来,由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一个个过度城市化、商业化然而却无比贫瘠的氛围,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心绪难免日渐冷漠。

  好在世人已经认识到环境的恶化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环保已成为我国国策。遗憾的是,在“GDP”面前,环保显得如此脆弱,保护环境的声音往往被喧嚣的机械轰鸣声所淹没。全民植树活动常常被当成秀场,植树也成了植,今天种明天拔,年年种树不见绿,可惜,可叹!

  但我们依然相信,随着环保、低碳这些词语的渐渐流行,随着全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与自然相互残杀的局面(恕我用残杀这一血腥的字眼),必定会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取代。毕竟,既拥有古代田园牧歌里的纯净空气,又拥有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才是我们所渴望的诗意的栖居。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