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呼兰文庙将大修 按修旧如旧原则恢复历史原貌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00611 07:26:14

  东北网611讯 昨天,省市联合文物保护专家组与呼兰区政府工作人员,对位于呼兰区建设路附近的多处古建筑进行探查并进行修复前的论证,按照论证结果,将对呼兰文庙、石公祠、钓鱼台进行全面大修,并围绕这几处古建筑建设历史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期为3年,预计投资2200万元。

  呼兰文庙修旧如旧

  记者在大成殿附近看到,尽管年代久远,但该殿看上去仍然庄严大气,尤其是房檐下的多层木制构件造型非常精美。大成殿部分房盖已经坍塌,东山墙摇摇欲坠。大成殿两侧的殿堂也同样破损严重,附近的牌楼只剩下几个石头桩子。状元桥的桥身有很大的裂缝,桥的护栏破损严重。该文庙建筑群中的东华门、西华门等建筑已经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目前只剩下主题建筑大成殿及其他几处建筑。

  专家表示,应该对呼兰文庙进行全面大修,并严格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东华门、西华门等建筑,彻底恢复呼兰文庙的历史原貌。

  石公祠独具特色

  据现场专家介绍,石公祠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为了纪念上世纪二十年代驻呼兰陆军中将绥海镇守使石得山将军,人们在其逝世后建造了纪念堂———石公祠。在石公祠附近有砖混结构的中式牌坊一座,牌坊系用砖沙面水泥构成,无一木一钉。牌坊前左右各有一座石碑。左为石得山生平碑,碑为花岗岩质;右为大总统嘉奖令碑,为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所颁。

  据专家介绍,石公祠建筑极具特色,在很多地方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理念。比如,中国古建筑大都以土木为主,而石公祠的大门已采用水泥等原料。还有,装饰构件的浮雕含有中国元素,但材质的选用上却体现了西式理念。在加以修缮后,石公祠独特的建筑特色将成为公园的一个亮点。

  钓鱼台再现当年旧貌

  呼兰文庙、石公祠、钓鱼台呈线状分布,钓鱼台位于另一端。据介绍,当年,钓鱼台紧靠呼兰河陡崖上方,由绥海镇守使石得山于民国十三年(1924)修建。钓鱼台主要有两个建筑主体。一是砖石水泥结构的一座牌坊。其建筑特点为中国牌坊式的三拱错落,坊盖为青瓦。建筑表面用水磨石抹面每个拱门均呈半圆形。二是钓鱼台建筑。钓鱼台距地面5,北侧是步入钓鱼台上的台阶,共15级。南面有城堡式护栏。建造钓鱼台意在祈福,保佑一方平安。

  专家建议,钓鱼台靠近呼兰河,应该加强整治呼兰河该段流域,令其水势宽阔,尽量恢复旧貌。同时打造相应设施,便于游客亲水。

  呼兰区政府副区长李亚坤说,该公园占地大约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充分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公园内树龄在50年以上的大树有近千棵,在修建公园过程中,对于大树将严加保护,体现该公园的生态特色。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