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赵兴权:让庄稼院里飞出欢乐的歌

http://suihua.dbw.cn   2010-09-13 16:18:16

   走进望奎县厢白满族乡后三村,从村民的谈吐举止中你便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每到傍晚,赵家大院里便飞出了欢乐的歌。院外,乡亲们身着彩装,扭起了秧歌;院内,象棋、台球取代了以往的赌博活动;屋里,胡琴、戏曲伴着欢声笑语,汇成了农家人纯朴的和谐旋律……庄稼院成了名副其实的新农村文体娱乐中心,每天为村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这个大院的主人就是赵兴权。

   今年66岁的赵兴权平时就喜欢“鼓捣”些乐器,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两下子,没事时图个乐儿,2005年被县里确定为新农村建设中心户,打那以后,老赵的精神头儿上来了,感到自己更应该为村民干点事了。农村的条件不好,村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看一场文艺演出更难,村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落后。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心户,他感到有责任有义务把村民的文化生活搞起来。说干就干,老赵把村里有才艺特长的农民组织起来,在他家进行排练和演出,从此就有了赵家文化大院。现在,赵家大院已拥有固定的活动场所1500平方米,乐器10余件,藏书2万多册,皮影协会会员、著名的江北派皮影艺人29人,村里的文化活动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让村民的闲暇时光亮堂起来。

  古老的皮影戏再现夕日风采

   老赵所在的厢白乡曾是江北派皮影艺人云集之地,辉煌时候,皮影演出,场场爆满,真是“街头巷尾听影腔,茶余饭后谈皮影”,连一些小学生都能刻影人,每逢节假日,这些“小影匠”们就支一大张白纸当“影窗”,哼哼呀呀地唱起来。前些年,皮影戏逐渐走下坡路,一些老艺人穷困潦倒,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老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三番五次拜访一些老艺人,苦口婆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把望奎皮影发扬光大。

   江北派皮影戏第四代传人谷宝珍被老赵的诚心打动,她对老赵说:“你有这份心思,我就更有责任了,说啥也不能让望奎皮影在我手里失传啊。”她开始联系了一些老皮影艺人,帮助老赵成立了“厢白乡皮影协会”,活动场所就设立在赵家大院。去年赵家大院演出皮影戏20多场,全是义务演出,分文不收,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其中《三请樊黎花》、《洪月娥做梦》等剧目,多次被省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二套节目播出。《杨家将》、《乾坤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节目已制成音乐录像带,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他们制作的影人作品已经传播到蒙古、日本等国,填补了我省传统特色文化的空白,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乡风文明浓郁出和谐氛围

   有了老赵创建的文化大院,振奋了村民的精神,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村民的文化素养逐渐被熏陶,爱村爱家氛围日益浓厚,一种团结友爱、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新风尚已在这里形成。

   一家有难八家帮,韩建昌家4口人,妻子多病,去年秋收时节,别人家玉米、大豆已收拾完,他家还没有“动秤”,面临“捂雪”的可能,赵家文化大院的文艺骨干和爱好者们,有车的出车,有人的出人,经过3昼夜的紧张忙碌,终于抢收入仓。孝心儿女人人夸,郭春凤十几年如一日孝敬公婆,乐得老人合不扰嘴,逢人便要夸夸自己的好儿媳妇。现在,村里喝酒滋事的、聚众赌博的、打架斗殴的不见了,平时围着牌桌转,没事聚堆扯短长的陋习也在村民的生活程序中删除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品位,闲暇时间就到赵家文化大院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老赵就图个乐在其中。

   赵家文化大院成立几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活动近200百场次,是全村文体活动的中心。现在,已有业余秧歌队员160人,锣鼓、二胡、羽毛球、台球、象棋等文体用品40多件。文化大院还集聚了获得2000年中日书法大赛一等奖的残疾人书法爱好者蔡秋月,被村民誉为农民的“小艺术家”,获得2000年延安杯书法竞赛银奖的王玉辉。崔园园、李新野在文化大院的熏染下,刻苦学习,先后考入海伦师专音乐系和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美术系。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