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中华巴洛克街区的一声叹息:保护这本"石头与木头"的史书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1年03月29 09:36:00

      东北网329 2010年,随着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改造开工,关于对哈尔滨老道外的建筑如何保护,成了许多热衷保护老建筑的市民和专家所热议的话题。怎样才能实现建设者提出的“修旧如旧”?修缮后又该如何利用?一直是困扰各方的难题。当人们走过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看着新建成的建筑群门可罗雀的现状时,感到无奈又不禁深思,如何让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老建筑,让珍贵的历史记忆完好流传下去,这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

  专家为建设老道外建言

  老城保护应力保原貌原生态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宋魁认为,保护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对其进行合理的修缮和维护是一件大好事。但他强调,如果巴洛克地区的维修改造,仅仅是老建筑群被推土机推平、抹去,取而代之建成的商业建筑都千篇一律,没有任何特点,那巴洛克建筑所蕴涵的文化也将无从谈起,这将令人扼腕叹息。

  近年来,宋魁始终致力于哈尔滨市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的保护及修缮工作。他向记者说起,自己在欧洲一些国家考察时了解到,国外在保护老建筑方面所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力保持老建筑的原有风貌。宋魁举例说,他在圣彼得堡考察时发现,这座城市里有很多老建筑都是彼得大帝时期建造的,时至今日,除了局部修缮,从未在原建筑上改建加建。哈尔滨市的巴洛克建筑群同为历史文化街区,同样是哈尔滨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在合理规划、科学施工的前提下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修复。

保护老建筑要突出其特色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告诉记者,当前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越来越模糊,变成了千城一面。这种状态下,保护城市的个性特色就变得尤为重要。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下大力气挖掘城市个性,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

  城市发展到今天,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复杂多样,在提炼哈尔滨城市精神时,要充分反映出哈尔滨的风貌和风土人情,要突出哈尔滨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欧洲对于城市建筑的外在色调,很重视其一致性,在盖新的建筑时,会考虑到建筑物本身与周遭环境的配合。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外形是一致的。像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城市基本调性,就是红瓦、白墙,整齐的天际线,犹如童话世界一般。而同样都是老建筑,在哈尔滨却遭到违法破坏,实在可惜。

  旅游开发要服从于文物保护

  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说,建筑这本“石头和木头的史书,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之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而城市的“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着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晶说,“这些遗产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我们要好好保护祖国博大精深的古建筑遗产。”文物保护工作室是城市的重中之重,旅游活动的开发要服从于文物保护工作。将历史风貌建筑纳入旅游资源开发,其主要目的应该是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文物古迹保护的越好,这个城市进行旅游经济开发的潜力越大。“拿厦门鼓浪屿来说,穿行于鼓浪屿的小巷中,不时映入眼帘的一道道沉重铁门后,掩映在浓荫下、花木中的老房子总会勾起人们对逝去岁月的种种猜想。昔日建造它们并生活其中的是些什么人?那光滑的石阶上、高大的落地窗前、宽阔的廊道中,是怎样的奢华与时尚。鼓浪屿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只有站在这里,现世的我们才有回到那个失落年代的参照物。这就是鼓浪屿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

  在哈尔滨,除冬季冰雪旅游特色外,冰雪掩映下的“老道外”充满盎然生机,既然中华巴洛克已经初具规模,那应该想想怎样把旅游项目搞好。现在巴洛克街区缺少内容,可以说这样的闲置是一种资源浪费。从旅游经济角度讲,不能只让游客来看建筑外墙,要有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环境。中华巴洛克应当尝试恢复老道外前店后厂式的商市内容,如食品制作、民俗展演等,最好游客能参与体验,这是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间力量始终关注老道外建设

  大龙:网友们为建好老道外出招

  从2010年巴洛克二期改造动工开始,老道外的变化都被哈馆网的网友们记录下来,并成为互联网上热议的话题。自从巴洛克街区改造动工后,“‘巴洛克’究竟该如何改造”这个问题一直牵动网友们的心。

  哈馆网的创始人大龙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己经常住在道外的姑姑家,对老道外有很深的感情。2010年初,他与哈馆网一个网友聊天时得知,这名网友对老道外有很深的感情,对老道外的发展也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大龙的鼓励下,20102月末,网友labseries发表了名为《由里道外,领略新天地,打造哈尔滨道外新天地,道外中华巴洛克商业街区》的帖子,此帖后来成为哈馆网上回帖率最高的帖子之一。

  20111月,得知首届哈尔滨中华巴洛克文化节开幕后,大龙又策划了名为《带你逛“首届哈尔滨中华巴洛克文化节”》的帖子,网友们纷纷在网上表达对巴洛克街区的热切关注,短短几天内有近2000人浏览,上百人跟帖留言。

  回想曾经的老道外,大龙的眼神透露出些许伤感,“现在好多老院已经被拆掉了,能看到的没多少了,估计再过几年可能就全消失了……”

  冰城馨子:用镜头记录老房子

  她叫赵天华,网名冰城馨子,既是阿邦网“黑龙江旅游”专栏主持,又是新浪博客上的名人。从2006年开始,馨子一直致力于对老道外的老房子、民间文化的拍摄和保护。

  在馨子的博客里,有一个分类叫做“哈尔滨道外老屋”,里面有近30篇文章记录了5年来她始终关注的老道外变迁、老房子里的人和事。第一篇“道外老屋”发表于200610月,拍摄的对象就是现在已经完成重建的南三道街。

  馨子一直坚持拍摄、写作关于道外老屋的题材,老屋子里的市井生活、老街上的门牌匾额、大杂院里的复杂心绪都被她一一记下。2010年,南三道街、南二道街的巴洛克街区要进行第二次改造,馨子得到消息后,立刻来到现场,用镜头记录下拆迁之前的老道外。

  接受采访时,馨子告诉记者,自从巴洛克二期改造完成以后,她还没有来得及再去拍摄,而自己对老道外、老房子的感情已经很深厚了,每次去拍摄时心情都有些复杂。她认为,已经拆掉的东西都不可再复制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怎样把现有的老建筑保护好,留住有生活气息的老道外。

张树波:保护老建筑是大家的事

  作为保护老道外道台府行动的民间发起人之一,张树波和他的同伴们对保护老道外有着一样的共识:老城区、老建筑是这座城市的根基,保护它们,是大家的事。

  记者见到张树波时,他刚刚从外地结束一次文物寻访活动回到哈尔滨市。说起老道外的城市改造,说起巴洛克的拆迁和重建,张树波有些百感交集,也有着说不完的建议与担心。

  对于道外中华巴洛克街区的历史建筑,张树波念念不忘的就是新市巷、仁义巷、染坊胡同等那几条小巷。

  每条小巷都是仅百余米长,一色的青砖小楼,小巷里的人生活得从容不迫,处处都是生机。而在如今的改造中,这些小巷都被完全拆除,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建设。小巷里的原住民早已被异地腾迁到其他地方居住,即使古巷建成,也不会再有往日的气息。

  张树波对记者反复说过的一句话是,“当传统文化失去,人脉断了之后,靠金钱无法挽回,这是最严肃的事实。”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