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地标之教堂:提升城市风貌 承载市民骄傲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11107 08:59:23

  生活报117 100多年前,隆隆的车轮带来一条中东铁路,将一个边陲小渔村变成一座东方都市,它就是哈尔滨。和铁路一起来到东方莫斯科的还有19个国家在哈设立的领事馆和最多时20多万侨民。大量侨民的涌入,不同信仰、多元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哈尔滨独特的异国情调,教堂便是其中的标志之一。在阴霾散开的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圣·索菲亚教堂、圣·母无染原罪教堂、废弃的圣·伊维尔教堂,在老照片中探访消逝的圣·尼古拉教堂。这些洋溢着欧陆风情的教堂,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承载着哈尔滨的城市风格、哈尔滨人的骄傲。

  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

  雨雪之后分外妖娆

  3日清晨,冬天将至的寒意驱散冰城连日的阴霾,雨后初升的太阳将灿烂的光辉照在圣·索菲亚教堂的红砖上,巨大的洋葱头闪耀着瑰丽的色彩,广场上的鸽群时而飞落地面,时而掠过穹顶……砖红色的墙、波浪状的拱券、墨绿色的穹顶、金色的十字架,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1932年建成,曾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曾被作为仓库,后被周围的商业大楼和住宅楼包围。经过1997年和2000年的修复、扩建,现在被改造成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展览科科长李凤利说,外地游客到哈尔滨,第一个游览的景点就是这儿!

  李凤利说,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领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成的大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在圣·索菲亚教堂上空回响的就是一首无声的交响乐,虽然钟声、祈祷声已不再,但这些静止的金色音符依旧可以奏出迷人的乐章。李凤利说,雨雪过后的圣·索菲亚教堂更是分外妖娆!

  圣·母无染原罪教堂

  冰城西式婚礼首选地

  在革新街与士课街交口处,你会看见一座外型保存完好的仿哥特式建筑,尖顶似一把三角形利剑直冲天空,分外显眼。走到近前,你会发现它的结构复杂,墙面线角丰富红白相间,与洋葱头穹顶形成了生动活泼的组合建筑体,在林立的水泥建筑群中凸显异域风格。这里是西式婚礼的首选地。

  3日,当记者走进教堂时,恰好赶上27岁的王欣来教堂商谈西式婚礼的事宜,站在教堂里,感受虔诚与忠贞,在天籁般的歌声中,洁白的婚纱徐徐舞动……自己的人生大事有神圣而浪漫的圣·母无染原罪教堂见证,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情。王欣说,我从小就生活在教堂附近,但一直都未走进里面看一看,这次在教堂结婚也算是圆了童年的一个心愿。

  据在圣·母无染原罪教堂工作20多年的服务人员潘述容介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教堂作为爱情的见证者,有的新人提前两三个月就来预约。·母无染原罪教堂建于1926年,最初属东正教堂,名为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1980年更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2000年,哈市政府将教堂周围扩建为3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使得教堂恢复了昔日的迷人光彩。一到晚上,广场上人头攒动,唱歌的、跳舞的、下棋的、打牌的,可热闹了!

  消逝的圣·尼古拉教堂

  引以为傲令人心痛

  从秋林步行到国际饭店,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水晶球屹立在红军街与东大直街交口,这里是哈尔滨地理的最高点,曾经坐落过东方莫斯科的标志建筑——·尼古拉教堂,几代哈尔滨人一直引它为豪。如今,这份骄傲已成为多数哈尔滨人心中永远的痛。

  ·尼古拉教堂当初位于博物馆广场转盘道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圆形院落,俗称喇嘛台。那是一座精致玲珑的八面体教堂,尖尖的帐篷顶,小巧精致的洋葱头层层递进、耸入高空,在阳光下形成迷离的光影,在任何角度欣赏都会感觉光彩夺目。整座教堂以整齐的原木水平叠砌成墙体,墙体交叉处,原木互相咬合。据说教堂建造时一根钉子都没用。我省文史资料收藏家朱俊峰回忆道。

  然而,这样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却未能躲过当年那场浩劫。据作家阿成在《风流倜傥的哈尔滨》中回忆:一群红卫兵爬上了教堂的屋顶,一些人在振臂高呼,一些人正用绳子在拽圣·尼古拉教堂顶上的那个洋葱头,却没有拽掉。哈尔滨历史上最强的音符就此停止。原址后修建为现在象征哈尔滨冰雪文化的雪花塔,但冰冷玻璃幕墙再也寻不回东方莫斯科的影子。如今只有红博广场旁的苏军纪念碑,沉默地矗立在滚滚车流中。

  废弃的圣·伊维尔教堂

  破败中难掩美丽

  走进哈市道里区工厂胡同,一片暗红色的老式民宅不规则地分布着,沿着胡同第一个路口左转,走到尽头后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废弃的圣·伊维尔教堂。教堂修建于1907年,为东正教堂。沐浴在阳光中的圣·伊维尔教堂,破损十分严重:教堂外侧的许多砖瓦已经破碎,墙壁上有多处裂痕;钟楼虽在,但缝隙中已长出小树。与其他教堂相比,圣·伊维尔教堂具有独特的美丽,一般的教堂顶部只有1洋葱头穹顶,圣·伊维尔教堂则有5个。虽然5洋葱头已不复存在,但在拱券等建筑细部中依然流露着昔日的美艳。

  沿着右侧一处水泥砌成的楼梯,记者来到教堂的二楼。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处墨绿色地板革覆盖的地面,四周有旋转扶手。原来的教堂没有二楼。1970年市政府将这座教堂租给服装三厂当仓库。根据工厂需要,由哈市轻工局设计院将教堂改造成二层楼,原来的穹顶也被改成了平顶。你现在的位置就是之前钟楼的位置,不过现在都被砌死了。按照哈尔滨宗教房产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栾竹茂的指引,记者抬头望去,依稀可见教堂当年的风采。由于工厂不景气,目前教堂一直闲置没人使用,平时就由我们负责管护教堂。由于没有资金,我们只能管,没钱护。栾竹茂说。

  今年65岁的陈凤云老人是工厂胡同的第一户居民,1957年搬到这儿,当时胡同里栽满了树和花,郁郁葱葱的,就像走进了花园。每到周六、周日都会有俄罗斯人来做祷告,伴着阵阵吟诵圣经的声音,就像生活在异国。陈大娘说,听老人讲,教堂地下室里还保存着很多以前神职人员的棺木呢!去年还有俄罗斯人到这祭奠自己的先祖。由于教堂早已废弃,记者无法进入看个究竟。

  在教堂西北处,有一间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民房,只有屋顶处的一副马赛克镶嵌画依稀提醒着人们它的过去:一位身穿俄罗斯长裙的妇女站在房前,臂弯处挎着一个篮子,篮子装着牛奶瓶,画面正下方是一只垂涎欲滴的大狗。虽然已历经百年风霜,但画面依然保存完好。据附近居民介绍,该民房为圣·伊维尔教堂附属的幼儿园,如今该幼儿园院内堆满木柈等取暖物品,罕见人迹。

  在哈尔滨这座极具欧陆风情的城市中,圣·索菲亚、圣·母无染原罪、圣·伊维尔等教堂是较为典型的地标建筑。它们不仅是城市的历史见证,也是现代人旅游休闲的场所,不出国门胜似出国是哈尔滨地标性教堂的独特优势,这些城市地标,期待着在更多的保护与恢复后,重现昔日的光彩。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