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飞机楼”现身呼兰 双面楼、人头楼等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2年02月16 07:02:50

  生活报216讯 由六座俄武老建筑和一座水塔构成的建筑群在整体布局上竟然是一座老式双引擎飞机,千名两层后面三层,前后建筑风格截然不同的“双面楼”。位于同一条街道两端的两栋老建筑同属于一种建筑风格,在外观上极为相似又各有不同,“姊妹楼”为整条街蒙上了一层童话色彩......冰城一座欧式保护老建筑代表了诸如“新艺术运动”“拜占庭”等多种建筑风格,其背后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建筑在外形、雕塑上也具有鲜明的特点,但却不为人们所知,这些特色为我们欣赏那些凝固的音乐增添了新的角度,也为打造冰城特色建筑游提供了素材。

  位于呼兰区建设街1号的省传染病防治院(原省结核病防治院),在呼兰区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其建筑群就是一个“大飞机”的形状,从天空上看尤其明显。近日,记者在该院探访时看到,几栋二层小洋楼黄墙绿瓦,很有特色,由于保存得非常好,这些小洋楼根本看不出已有近60年的历史,却像是刚刚竣工的新建筑。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呼兰区建设部门找到了关于该建筑群的相关图纸,该图纸是根据航拍以及地面测量绘制的效果图,记者看到,在图上,一架老式双引擎飞机跃然纸上。该区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代表飞机头的圆点就是水塔,机身和机翼分别是各科诊室和相关病房。在哈市,类似建筑群仅此一处。

  呼兰区文管所孟所长告诉记者说,当时在抗美援朝期间,为了支援战争,保障生产,解决产业工人中严重流行的结核病,修建了该院。整个建筑群由六栋楼房和一座水塔组成,水塔和楼房分别始建于1951年、1952年,由前苏

  联专家提供图纸,1955年竣工。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不但楼房保存完好,水塔也延用至今。几年前,该建筑群已被列为哈市保护建筑。

  位于南岗区一曼街253号的哈尔滨市博物馆,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一座建筑特色非常鲜明的老建筑,其正面为2层,后面为3层,同时,其前后两面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因此该建筑被称为“双面楼”。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正面为灰色,有六根粗大的圆柱形廊柱,二楼有一个大阳台贯穿楼体,窗户呈拱形,建筑风格显得含蓄而内敛。到了楼后可以看到,此楼是建在一个斜坡上,楼房已经变成了三层。同时,前面看见的那个小灰楼已经转换了色调,楼体颜色已经变成鲜亮的黄色。前后楼立面的门窗风格也截然不同,正面门窗基本都是圆拱形,而背面门窗则基本是长方形。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细节上,建筑背面采用了中西结合的方式,在有的房间的门上雕刻有葡萄等水果纹饰,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门饰图案。

  据专家介绍,该楼正面带有仿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特点,背面则带有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特点。该楼建于1929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南岗区联发街1号和64号分别有两座老建筑,位于联发街64号的老建筑建于1900年,当时为中东铁路副局长阿法纳西耶夫的官邸。位于南岗区联发街1号的老建筑建于1904年,也是中东铁路管理局高级管理人员的官邸,后来曾被当做幼儿园使用,现在是南岗区展览馆。

  两栋老建筑遥相呼应,相距只有数百米,在外观上非常相似,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两栋老建筑的造型都极富变化,两座老建筑虽然有类似的特点,但在高度、体积上有又明显的差异。南岗区展览馆工作人员任重告诉记者说,

  这两栋楼房都是哈市的保护建筑,都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

  在南岗区中山路与六顺街交口处,有一座老建筑被称为“人头楼”。市文管人员表示,该建筑特色非常鲜明,在哈尔滨市仅此一处。在走访中,记者看到,在该建筑正面、背面各有7个欧洲人头像,中间5个为“全脸”,两

  侧的人头像则为“半脸”。人头像大小为一米见方。据该厂工作人员王佩杰介绍,文革时期,楼体上的雕像曾被人用水泥等物糊死,该厂于2004年在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的指导下,对该处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聘请工匠去掉了“人头”上的水泥覆盖物,使“隐藏”了几十年的“人头”终于重见天日。

  据文管人员介绍,该楼房建于20世纪初,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现为哈尔滨铁路局印刷厂的厂房。该建筑楼层为3层,砖混结构,为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外部装饰粗犷中不失细腻,墙面有大面积的玻璃窗,窗间带有横向条纹装饰。20063月,“人头楼”被定为哈市保护建筑。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