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黑龙江省社科院专家揭秘日本移民侵略东北始末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20916 09:15:44

  生活报916日讯上个世纪初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三十多万日本移民侵入中国东北。他们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寻求生活出路,他们的使命是永久地霸占这里的土地,把它纳入日本的版图。前段时间,央视的《探索发现》栏目、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分别请我省社科院专家回顾了日本移民侵略东北的那段历史。11日,记者采访到一些专家,通过他们的讲述,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从历史档案中浮现出来。

  “试验移民”:移民政策的先行试验

  从1912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是日本向中国东北“试验移民时期”,其结果是“爱川村”等计划均以失败告终。日本官方组织的“农业移民”继续留在中国东北的不超过1000人。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辛培林介绍,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主要包括“试验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

  辛培林说,1912年春,大连市金州县西郊的一个普通村庄——大魏家屯的村民们惊奇地发现,村外的一片荒地上来了一些日本人,他们修建房屋,开挖水井,零星的施工进行了两年多,村庄的设施粗具规模,但无人来居住,只有一个日本军官常来巡视,他的名字叫福岛安正。19153月,这位日本军官把40多位日本农民带到了新建成的村庄。他们占据了附近的一万多亩土地之后,给这片中国土地取了一个日本名字,叫“爱川村”。据记载,被招募的移民来自日本山口县的爱宕村和川下村,从两个村庄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就合成了“爱川村”。从1912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尝试用各种方法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学术界称之为“试验移民时期”。

  “爱川村”在建立的第一年就碰上了旱灾,对前途失去信心的日本移民大部分转向经商,有的漂洋回国,“爱川村”里只剩下3户移民。此时,福岛安正已退休,得知“爱川村”即将失败时,他立即回到家乡长野县招募了13户农民补充到了“爱川村”。而后来又从退伍军人中移民34户,到“九一八”之前仅剩下了17户。

  “武装移民”:撕下了伪装的假面具

  “九一八”事变后,193267日,一个叫东宫铁男的日军少佐来到关东军司令部,此人于192864日在沈阳皇姑屯埋设炸药炸死了张作霖,这个凶手时任伪吉林省依兰地区警备顾问,此次专程来提交一份移民计划书——《退伍军人编成屯垦部队计划书》。

  据专家介绍,具体实施移民政策的骨干分子有两个人。一个是东宫铁男,另一个叫加藤完治,原是日本茨城县国民高等学校的校长,早年就提出过“海外移民论”,积极鼓吹对外扩张。两人在一次长谈后,发现各自的殖民思路刚好互补,从此实现了“东宫”、“加藤”的联合。他们最后达成以下共识,先进行“武装移民”镇压抗日武装,以此来弥补关东军在兵力上的不足。此后,日本的殖民机器飞速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6年,进入“武装移民”试验时期。主要目的是观察中国农民的反映,为日后的大规模移民积累经验。

  19329月,492名日本退役军人被重新召集起来,并接受了加藤完治为期10天的短训。19321013日,这些“武装移民”坐船到达佳木斯,当天他们遭到中国抗日武装的袭击,没敢下船。他们的名称是“佳木斯第一屯垦大队”,但是,这些屯垦者却没有马上去种田,而是承担了军事警戒任务,并出城镇压东北抗日武装。第二年2月,这个“屯垦队”进入依兰县永丰镇,他们组建的第一个定居点叫“弥荣村”。

  “弥荣村”的构建出自日本军队一个中队的建制,在中队之下有9个乡土小队,小队之间互为支撑、联系紧密,并且每个移民都是退伍军人。在这里,日本“武装移民”低价收购不成就抢夺良田,他们用火烧、殴打等暴行驱赶中国农民迁往别处,当地的中国农民把他们称为“屯匪”。

  5个月后,第二批“武装移民”又来到了依兰县,在七虎力设立移民村,取名“千振村”。据记载,“千振村”的“武装移民”在东宫铁男的带领下,以十亩地一元钱的价格收购了中国人的土地,并以“治安肃正”为借口,挨家挨户翻箱倒柜,甚至捣毁墙壁,掀开地窖,搜寻农民的土地凭证。失去家园的中国农民不甘心这样被欺凌,秘密集结,成立“民众义勇军”。土龙山位于“弥荣村”以西,是通往依兰县城的必经之地。1934310日,“民众义勇军”在土龙山前的白家沟设伏,全歼日伪军40余人,史称“土龙山暴动”。从此,中国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到1935年年底,有三分之一的“弥荣村”移民退团或逃跑;在“千振村”,退团者接近一半,剩下的一半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为了稳住移民,日本实施了“大陆新娘”方案,专门组织了一批日本妇女前来与他们成家。然而,受“土龙山暴动”影响,日本第三次招募“武装移民”只征招到259人。

  在“武装移民”即将走入僵局的情形下,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发现,通过个人的力量,很难蒙蔽成年移民,遂将希望转移到了青少年身上。1934年,东宫铁男将14名日本少年带到了中苏边境的饶河镇,设立了移民点。

  “九一八”事变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是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政策的第二个阶段,即“武装移民”阶段。

  “国策移民”:最后的肆虐时期

  辛培林说,当移民来源日益枯竭,移民活动陷入僵局之时,日本政府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进行了移民动员,以此来保证充沛的移民来源。19365月,日本公布了“二十年百万户移民”方案,此方案被列入日本政府的国策之一。计划向中国东北移民迁入一百万户共计500万人。自此,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那种浪人式的个人狂热已被日本政府的集体狂热所代替。面对加藤完治进行大规模青少年移民的建议,193711月,日本政府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拨款,同时开始了招募。就这样,近十万日本青少年的命运被匆匆地决定了。

  日本移民的分布区域由伪满洲国总务次长岸信介负责,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和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经过策划后,把青少年移民部署到了中苏边境地区。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八万六千多名15岁到18岁的青少年被安置到了中苏边境地区。这就是关东军的“活人堡垒”计划,19458月苏军进攻东北时,这些青少年大量死亡,充当了“炮灰”。

  1939年以后,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为“开拓民”,移民村更名为“开拓团”。从此,日本用“开发满洲”的名义掩盖其侵略行径,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八百多个“开拓团”侵入中国东北。

  “大陆新娘”是和“青少年义勇队”相对应的机制。从1941年开始,日本政府征招大批17岁到25岁的日本女子送往中国东北,嫁给“开拓团”成员。

  “开拓团”的真实面孔是关东军的活动兵源仓库和后勤仓库,“开拓”的名义仅仅是一种过渡。80%的“开拓团”集中在今黑龙江省境内,一旦苏联红军进攻,关东军的迅速集结和组织反攻需要时间,在这一阶段,“开拓民”就成为阻挡苏军的第一道人体盾牌。

  19453月,按照伪满洲国颁布的《开拓团法》规定,“开拓团”在建立后的第三年自然解体。到1944年,已有57个移民点取消了“开拓团”的名称,改叫“村庄”。名称变换的原因来自于日本政府的一种判断,认为“开拓团”的内部建设基本成形,剩下的问题往往只能用时间来慢慢过渡。

  19456月前后,日本政府从各“开拓团”征兵13万人,转眼间“开拓团”变成了关东军。直到此时,所谓“开拓者”的面纱才被完全撕开,它的军事功能彻底显现了出来,这表明,移民活动从一开始就已纳入到日本的军事战略之中。1946年的5月到11月间,大批被遣返的日本人从葫芦岛登船回国,至此,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阴谋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七七事变”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是日本向中国东北实施移民政策最后也是最猖獗的一个阶段,即“国策移民阶段”。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