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黑龙江鄂伦春族群众下山60年迈入现代化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30906 16:44:31

  东北网96日讯 (关立民 记者 侯巍) 从一人一马一杆枪的游猎生活,到发展农业生产、养殖木耳、发展林下经济……从居住撮罗子,到住上家用电器齐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和楼房……

白银纳鄂伦春族新村。周长平

  这60年,鄂伦春族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自强不息,奋力拼搏,谱写了新时代、新生活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篇章。

  2012年,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塔河县十八站两个鄂伦春民族乡鄂伦春族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56万元,鄂伦春族农民人均纯收入8625元,增长幅度再创新高。

  鄂伦春族,我国五小民族之一。1953年,鄂伦春族同胞实现了下山定居,告别了世代游猎和居住斜仁柱的历史,过上了定有所居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鄂伦春民族先后经历了从狩猎为主到以林为主到以农为主再到农牧主辅换位的4次生产方式调整。每一次调整都融入了党和政府对鄂伦春人的关爱,伴随着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政策支持,鄂伦春族同胞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改善。

  近10年来,塔河县在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过程中,依托三大优势,壮大五项产业,借助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为鄂伦春族同胞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引导广大鄂伦春族同胞发家致富。在今天的鄂乡,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桦皮手工艺品制作的比比皆是,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年迈的婆婆,各个都是桦皮手工艺品制作的高手。精巧的造型,精美的图案,从古老的生活用品到现代的装饰品,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桦皮手工艺品连续十多届出现在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上,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鄂伦春族大姐孟彩红手工制作的桦树皮工艺制品有首饰盒、茶叶盒、笔筒、烟盒、果盒等20余个品种,由于制作精美,产品供不应求,过往游客纷纷慕名去她家选购心仪的桦树皮工艺制品,加上昆明、内蒙古等旅游区的固定用户,她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鄂伦春族致富户。

  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鄂伦春族村民郭红霞,不仅继承了父辈精湛的桦树皮制作技术,而且熟练掌握了汉族兄弟传授的木耳养殖技术,依靠养殖木耳,就可实现年收入5-6万元。郭红霞家里冰箱、彩电现代化电器设备一应俱全,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的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有投资260万元、占地6600平方米的鄂伦春木耳菌厂;有投资570万元建立的500万袋规模的鄂伦春木耳养殖基地;还有投资近百万元、年生产能力达1万吨的面粉加工厂……鄂乡经济向着现代化的农业和民族产业飞速发展。

  鄂伦春族乡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鄂家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从1978年的人均纯收入189元,到2012年的8902元,短短的34年,塔河县鄂伦春族同胞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7.1倍。

  今年,白银纳鄂伦春族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并下大气力发展高寒生态农业。积极推广大豆、小麦优良品种,扩大有机绿色、无公害作物面积,发展民族绿色低碳种植,2013年,全乡实现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76000亩。

  畜牧业发展以特色养殖为导向,促进分散饲养向专业户、专业村发展,目前,更新村、新河村的猪,鄂伦春族新村的马,河南三村的冷水鱼养殖和黄牛养殖,红光村和玻璃沟村的黄苓等中草药基地建设已初具雏形。

  据统计,2012年白银纳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158元,民族村人均纯收入8623元。

  鄂伦春族住房全部实现了砖瓦化,吃上了自来水,开通了有线电视,入户率100%,移动电话入户率73%。电脑、电冰箱、电视机等产品普遍进入家庭,鄂伦春族群众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