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网!          
 
  文化信息
 
 
 
 
 
首页 > 文化信息      
   

“文化哈尔滨”:集世界多元文化之大成

http://cul.dbw.cn 2014年06月05 08:32:15

  哈尔滨处于松花江干流至中游的节点处,自古以来东有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狩猎文化与中部貊-夫余-沃沮的渔猎文化,西有东胡-室韦-蒙古的牧猎文化,因此哈尔滨是诸多少数民族文化与闯关东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混合型的多元文化。

  19-20世纪之交,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得欧风俄雨风气之先,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期间受到东洋文化之浸染,最终,哈尔滨形成了今天的多元混合文化。

  文化溯源

  金朝古都里的狩猎、渔猎、萨满文化

  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

  女真族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公元二至四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五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六至七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九世纪起更名为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因文化程度区分为熟女真和生女真,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统称女真。女真族的社会生产多以捕鱼、狩猎为主,兼有农业,受其影响,在现代哈尔滨,冬捕、冬钓等民俗依然盛行,哈尔滨市现在举办的松花江开江节,就是用古老的渔猎文化,表达沿岸儿女对母亲河的恭敬和热爱。

  萨满教是满族宗教文化的体现,萨满的跳神之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逐渐被认知,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图腾、木神面具,以及民间故事、传说与演唱等文化正处于抢救中。

  中原文化与关东文化融合的闯关东文化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冒着被惩罚危险入关东。清末,沙俄侵略满洲,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随之,山海关以里山东、直隶的大量农民,推着小车,挑着担子,用自己的双腿,开拓出一条充满艰辛血泪的闯关东之路,哈尔滨,就是他们的目的地之一。

  他们在哈尔滨的老道外地区繁衍生息,进行社会生产、繁荣工商业,闯关东人的顽强、倔强、不畏艰辛、思想开放、大胆进取、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融入到哈尔滨人的性格特征中,体现在哈尔滨的艺术、饮食等领域。流传于哈尔滨民间的方正剪纸艺术、麦秸画、角雕等,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关东文化的融合。

  漫步于老道外,融入京鲁味道的哈尔滨特色小吃比比皆是,由闯关东人开办的老太太熏酱等特色菜馆随处可见。

  中西合璧式的欧陆文化

  1903年,横贯欧亚大陆的中东铁路通车后,哈尔滨作为东方连接欧亚铁路交通的枢纽,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战略要地。

  20世纪上半叶,先后有19个国家和地区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和代办处,有近二十余万欧洲侨民先后流亡到哈尔滨侨居,其中有两万多是犹太人。大量外国侨民涌入,对哈尔滨音乐、哈尔滨建筑和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影响极大。在哈尔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新文艺运动式和俄罗斯式的典型建筑随处可见,其中,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人类建筑史上中西合璧的典范。西洋音乐、交响乐、歌剧大量涌入哈尔滨,经过哈尔滨人改良的俄罗斯大列巴、红肠至今仍是哈尔滨最具特色的食品,西餐是哈尔滨人生活中最浪漫的美食。

  中西碰撞下形成的欧陆文化,是哈尔滨独有的。

  博览古今的博物馆情怀

  博物馆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遥远的岁月回声。不同主题的博物馆既可以向观者展示城市文化积淀,又可以增进观者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

  哈尔滨最早的博物馆——东省文物研究会成立于1922年,它就是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前身。此外,还有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萧红纪念馆,以及荟萃中东铁路历史文物的南岗区博物馆,东北三省唯一的黑龙江邮政博物馆,记载了哈尔滨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的博物馆在哈尔滨比比皆是。

  文化的先行者

  哈尔滨的文学向上可追溯到辽、金、元等朝代。清朝康熙时期,诗人丁介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南国佳人多塞北。进入20世纪,现代文学在哈尔滨遍地开花。3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日伪时期,哈尔滨作家群异军突起,其中代表人物有萧红、萧军、舒群、白朗、金剑啸、关沫南、骆宾基等,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他们以坚韧与执着的创作激情,为苦难的日伪铁蹄蹂躏下的劳动大众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呐喊,他们以不屈的民族傲骨和心音被载入史册。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涌现出了许多全国著名的作家,如梁晓声、张抗抗、贾宏图、蒋巍、迟子建、王阿城等。迟子建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至今仍是东北三省唯一获矛盾文学奖的作品。

 
版权所有 黑龙江省图书馆
电话:0451-53969096 EMAIL:hljgxgc@sina.com